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

    靠市场活动帮助群众恢复就业

    《 文摘报 》( 2020年08月13日   06 版)

        当前,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绩,可以说已经进入疫情后阶段,面临的工作重点是恢复经济和恢复基本民生。其中,救助和扶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让其发挥吸纳就业、稳定民生的作用至关重要。

        防控疫情采取的主动措施,使包括消费和生产在内的经济活动一度大量停止。在中国开始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国外疫情更趋严重的情况则通过供应链传导,对中国经济复苏造成需求的抑制。复工的困难也造成新增城镇就业减少和失业率高企。

        在劳动力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下,降低失业率和恢复充分就业,就应该动用政府这个有形之手。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意味着放弃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而是基于特殊的情况,让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救助和扶助小微型市场主体。

        如何通过救助和扶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促进就业恢复?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统计局相关报告中都会提到“城镇新增就业”这个数量指标,2019年是1352万人。有人不理解,认为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怎么还会有这么大幅度的新增就业?其实新增就业是流量概念,指的是不断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或机会,不是净增加。创造出来的新就业机会并不一定能够一直保持,但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就可以不断给劳动者提供机会。

        因此,新增城镇就业其实对应着不断产生的新市场主体。根据官方统计,从新的市场主体来看,每天新增企业1万多个。新增企业可能不包括个体工商户,这意味着,在新创企业之外,新增个体工商户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尽管这都不是能留下来的稳定净增量,但是增量很重要,不断创造新的市场主体,包括个体工商户和新增企业,就会不断出现新的就业岗位。

        小微企业、新增个体户等,都具有进入门槛低的优点,对于恢复就业十分有效,特别是对于恢复那些就业困难人员的经济活跃度更为重要。

        (《北京日报》8.10 蔡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