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8月08日 星期六

    厨房里的白头翁

    《 文摘报 》( 2020年08月08日   03 版)

        ■楚建锋

        父亲成为大厨,最初完全是“赶鸭子上架”。

        因为母亲患类风湿病已近40年,她的左右腿髋关节近10年里分别置了“假体”,不能长时间站立;再之,母亲的风湿病已至中晚期,她的手脚严重变形,尤其是双手,一丁点力气都使不上,连筷子都要用特制的很轻很轻的小竹筷。母亲不得不告别厨房,父亲不得不接任“大厨”。

        父母当年在单位里都是干部,在家乡陕西汉中光荣退休。他们膝下4个孩子,我排行老二,在北京工作;其他三姐弟都在汉中。父母二人单独居住,衣食住行自理自立。这些年,因为父母经常来北京探望我,我才有机会品尝到“白头翁”大厨的手艺。

        父亲这个大厨,是母亲一手教出来的。每天一日三餐,都是“大师傅”母亲头天“耳提面命”下菜单,次日晨父亲按菜单去菜场采买。然后,坐轮椅的母亲一边帮着择菜,一边教“大徒弟”洗菜、切菜、配菜。再然后,母亲掐着时间,指点父亲上灶台操作。

        即便母亲偶尔身体不适,“大徒弟”也离不开“大师傅”的教与授——躺在卧室的母亲,凭耳朵听,也不忘大声喊:“老头子啊,该放料酒了,该放十三香了,就一小勺,千万不能多;该放豆瓣酱了,一大筷头的……”没有“大师傅”的口授心传,“白头翁”做出的饭菜一准“糊了”。

        父亲这位“白头翁”大厨,一年四季做的菜,都是老家陕西汉中特色的。真正能叫出名的八大菜系、十大菜系里的,他一样也做不了。为了把家乡的地方小吃做得正宗,父母每次来北京,都要把事先自制好的辣椒面、花椒粉、泡菜引子、酸浆水菜引子、咸菜、红豆腐、豆豉、辣椒酱等,原汁原味全带来。靠了这些“底料”做出的菜,就能确保不失家乡本味儿。

        每次,吃着母亲指导父亲做出的饭菜,豆腐、凉皮、浆水面,蒸花卷、烙油饼、烤锅盔,又或者红黄青白相间的鲜剁“当口”姜葱蒜椒小菜,浓香的豆角土豆焖排骨、清炖猪前肘、豆豉炒腊肉、尖椒炒咸菜,都能刺激我的味蕾,让我迅速找到“回家”的亲切感觉……

        某次听专家讲授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方式方法,说“老年人最大的长寿秘诀,就是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活跃筋骨又锻炼大脑,对老年人的身心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晃几年过去了,我感觉专家所言是确定有效的。因为,年逾九旬的父亲至今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行动灵巧。一些朋友见了我的父亲都会问我:“你爸六十几岁了?”这一问,让大厨“白头翁”更乐此不疲忙碌厨房间了。

        能一直这样享用“白头翁”大厨做的饭菜,本身就是岁月赐予儿女的天大的福分。我知道,我吃进去的,不单是饭菜,更是九旬父亲对儿女揉撒下的至高无上的爱。

        (《北京青年报》8.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