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7月16日 星期四

    “背篓教师”变身记

    《 文摘报 》( 2020年07月16日   05 版)

        上图:2013年,余启贵背着学生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下图:如今的他开着自己的汽车带学生去学校。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江柳村曾经有这样一个场景:每天早晚,当地人总能看到一位中年男子背着一个背篓,领着一群孩子行走在山间崎岖小路上,背篓里有时装满孩子们的书包,有时索性装着走不动的孩子,这名男子是江柳村翁江小学唯一的老师余启贵。他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背篓老师”。

        如今,这位“背篓老师”变成了“汽车老师”。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在脱贫攻坚中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和乡村学校硬件建设,江柳村翁江小学2016年修通水泥路,学校硬件也不断改善。2017年,余启贵买了小汽车,每天开车把学生带去学校。

        “以前,我背着背篓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余启贵说,背篓变成了汽车,但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没有变,他要继续坚守在山里的三尺讲台,为孩子们撑起绚丽梦想的蓝天。

        余启贵所在的江柳村翁江小学,是一个山高路远的地方。山路崎岖颠簸,两旁山峰陡峭,但层次分明的梯田,幽深的山谷,矗立在悬崖边的吊脚楼,无不显示这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车窗外偶尔掠过的一个独自一人背着打谷机行走在山路上的村民时,把人拉回了现实:对陌生的游客来说这里风景独好,但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来说,这又是一个需要很大毅力才能生活的地方。

        记者的五菱面包车在山路上颠簸了1个半小时后,在一栋看起来有些陈旧的木房前停了下来。木房前有一块难得见到的平整的地方,五星红旗在木旗杆上迎风飘扬——这就是翁江小学了。在一年级教室中,学生们正在余启贵的带领下,学习汉语拼音。翁江小学就是这里的一所麻雀学校,有两个教学班,其中小学一年级15名学生,学前班8名学生,余启贵是这里唯一的守望者。“2005年从乐江乡回到这里教书后,我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余启贵满脸笑容地说。

        1968年出生的余启贵是江柳村上个世纪90年代少有的几个上过高中的“有文化”的人。1990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余启贵便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梦想,开始在乡里做起水果销售生意。“村里土地不多,还是望天田,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年轻人都出去了。”听他这么一说,记者才意识到,进村时只见老人、妇女和孩子,余启贵还是记者见到的唯一一个年轻的劳动力。

        “为什么你会回到村里来教书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余启贵笑了笑说:“还不是因为村里缺老师,没有人愿意到我们这个山旮旯来教书。”余启贵想逃离这种苦楚境地的想法不是没有过。自2005年从乐江乡回到和平乡,曾在和平小学工作了一段时间。然而,当得知家乡学校老师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们眼中的希望之光明明灭灭时,他心里就有了自己的打算——回到家乡去教书。

        除了教书,余启贵还是“保姆”。“你看他们都这么小,如果父母没时间来接送,老师不管的话就不太安全。”余启贵指着学前班的学生说。

        于是,余启贵又主动多操一份心,免费为村里上学前班的适龄孩子上课、辅导。

        在学前班里有几位孩子年龄较小,时有尿裤子的现象,余启贵经常是一边提醒孩子们按时上厕所,一边默默地拿自己孩子的裤子让孩子们换下洗好,然后晾干。“另外就是要经常接送一些个子小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没时间来接,遇上下雨下雪天,我就得一个个接送。”说着,余启贵拿起一个背篓,“学生的书包一般都放在我的背篓里,走不动的学生我也会让他们蹲在里面,背他们一程”。

        实行“免费午餐”以后,余启贵的“保姆”工作又多了一项内容:为学生做午餐。“国家这么关心我们贫困山村孩子,我们总不能辜负了政府的一番好意吧。请不起人来专门给学生做饭,那就我来做吧。”刚下课,学生们在教室前的凹凸不平的操场上来回追逐、嬉戏。余启贵则赶紧走进夹在学前班和一年级教室之间的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房子的左侧摆放了砧板、高压锅等厨具,而在另一侧的一张矮桌上放着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本。这里是厨房、学生食堂,也是余启贵的办公室。“作为一名老师,能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每天在学校里过得快乐,我也觉得是件愉快的事。”余启贵说。

        (综合新华社客户端、《桂林日报》7.8 陆波岸 汤世亮 欧阳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