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7月02日 星期四

    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如何兼得

    《 文摘报 》( 2020年07月02日   06 版)

        金融开放非常重要,但也需要保证开放的过程中,经济金融体系能够维持稳定。金融开放一方面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波动性的增加,如果控制不好金融开放带来的波动,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遭遇严重的金融危机。

        有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出现“大缓和”的现象,货币政策能够很好地维持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危机爆发后,我们发现货币政策也许只是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并没有控制住金融风险。所以,货币政策能否维持金融稳定?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实行了很多量化宽松的政策,这些政策对于稳定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很多新兴市场国家承受了这些政策的“外部性”,发达国家货币宽松的时候,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动性也很充裕,发达国家货币紧缩的时候,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环境也出现了特别明显的收缩,这导致了一些不太好的结果。毫无疑问,中国要进一步开放,但是怎样在开放过程中保持稳定?这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中国的监管框架是“双支柱调控框架”,也就是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共同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在一些场景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发挥的效力不一致,两者可以相互合作。从金融渠道和贸易渠道的相对影响来看,贸易渠道表明,货币贬值能增加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和产出,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金融渠道也越来越重要,货币贬值的时候,很可能会鼓励资本外流,这是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两种渠道的影响。

        最近我们做了一个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两国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不同的政策机制应对“资金流动突然停顿”的影响。金融市场开放后,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流的突然停顿。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外部资金突然停顿的时候,国内一些宏观变量会出现大幅的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帮助缓冲这个调整的过程,因为货币政策可以进行逆周期调节,但如果加上宏观审慎政策,可以进一步提高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另外,分析中我们发现,如果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从不太灵活的固定汇率,转变成相对灵活的浮动汇率后,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宏观经济稳定性。

        最终的结论是,金融开放的同时,需要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作用的“双支柱调控框架”,来支持和保持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北京日报》6.22 黄益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