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4月18日 星期六

    爱吃青团的北方人太难了

    《 文摘报 》( 2020年04月18日   06 版)

        在青团还没有成为网红之前,在北方尝到青团的滋味,只有一种渠道:你恰好有一位来自江南的朋友,他/她又恰好在清明前后有事来京。对方又恰好是一位善心的天使,肯为你排队打包,再不辞千里带到你面前。

        身为北方佬,我第一次吃到青团,就是蒙一位人美心善的天使朋友所赐。那是她当天排队、当天坐高铁带来的手信。圆滚滚的碧绿团子拿在手中,一口咬上去,惊为天人。那一口软糯香甜的好味道,已经足以让我成为青团的死忠粉。

        青团讲究吃个新鲜,所以即便是老字号,网店卖的青团与实体店铺新鲜出锅的相比,也是天差地别。

        青团看似简单,但从选材到烹制,步步讲究。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好吃的青团如此难得。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苏州昆山正仪古镇文魁斋的青团就名满苏沪,每到清明前,上海的达官贵人甚至会派人专程来购买。

        在苏州,正宗的青团中的“青”,来自浆麦草。将其洗净、浸泡后榨汁,然后加入适量石灰水,称为“点浆”。“点浆”中石灰水的配比,是老字号严守百年的秘密。之后,鲜绿的草汁与磨米粉拌匀。以此法做成的青团皮,放置一周也不会变硬、褪色。包上馅料后,15分钟高温蒸熟。出锅之后,还要再刷一层熟植物油。

        文魁斋的青团只做两种口味。一是豆沙馅儿,先将纯赤豆煮透,磨烂成糊,再加上猪油、红糖,炒两三个小时。火候不足则不够香甜,火候若过则有苦味,必须控制得十分精确,恰到好处。二是百果馅儿,将西瓜子、松子、核桃和去核红枣,加上糖腌猪油和绵白糖,一起粉碎、搅拌制成。其中的关键在于糖腌猪油,要选色泽洁白、质地厚实的猪板油,用糖腌制40天以上,才能香甜而不油腻。

        对于北方人民来说,吃到正宗新鲜的青团已经十分不易,更艰难的考验是,你以为青团只是一只圆滚滚的绿团子,实际上,它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

        即便在江浙,青团的形制和做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在绍兴,它被叫做青青裹、青麻糍;在温州,干脆成了“清明饼”。离开江浙一带,青团更加千变万化。皖南的蒿子粑粑、闽南的艾粿、广西的艾粑、广东的艾粄、贵州的清明粑,造型各异,有团状、饼状、饺子状,馅料也都充分本地化。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包容,让青团在无所不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网红时代大放异彩。

        (澎湃新闻 4.6 王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