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在余,志愿者,武汉一家快餐连锁店的主厨。他曾与8个伙伴一起,通宵达旦做出1800份早餐,送到一线医护人员和火神山医院建设者手中。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像石在余这样聚光灯照射不到的“工兵”,如果不经媒体报道,很多人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的存在。
记者想起一个在燃气公司上班的朋友,前几天发来几张图片问能不能报道。图中是工作人员在用户家维修,没什么冲击力,很难让人发现有什么特别的报道价值。朋友感叹:我们这些琐碎的工作做不出什么花样,但时刻不敢放松。人们封闭在家,如果燃气出故障、断了电,那得多闹心。
这两个月,我们顶住了疫情的冲击,既归功于医护人员、基层党员干部、警察、社区工作者等一线“将士”忠于职守甚至付出牺牲,也要感谢同样冒着风险、一刻不停歇地做好保障工作的“工勤部队”,如供电员、燃气工、快递小哥、环卫工、保安、出租车司机、超市售货员、医院保洁员等。
其实,我们一直都离不开他们的服务,但没什么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多半不善言谈的他们,甚至被夸奖几句都会脸红;他们很多人是“漂”一族,我们很少关心他们从哪里来,在城市栖身何处。
提醒关注他们在战疫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固然应该用一些文字、声音、画面,记录他们寻常却不可替代的工作,固然应该多讲讲“小人物”的故事,固然讲好他们的故事也一定会带来很多的感动,固然应该把他们的贡献储存在城市记忆中……但对他们“疫”不容辞的默默付出,最好的致敬,是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最好的感恩,是真正落实“共享”理念;最好的回报,是真正帮他们成为城市的主人而不是困守在城市的“边缘”。向他们致敬,要给他们一个“记功簿”,更应该给他们一份“权利清单”——这是感恩之心,也是不忘初心。
(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众号 3.17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