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3月24日 星期二

    复工的复与杂

    程盟超 《 文摘报 》( 2020年03月24日   08 版)

        一位村干部说,过去40多天,自己的心情在坐过山车。

        最初是高兴的。春节前一周,外出务工者陆续开车返乡,狭窄的村道拥挤起来。他不自觉地笑,觉得这两年的扶贫有了成果。

        很快就笑不出了。到腊月廿九,街道上突然没人影了,“比平时还冷清。”

        如今,花开了,春耕要开始了。老人们重新坐到村口晒太阳;村民追问起干部,“啥时候恢复正常?”

        高兴没几天,新问题纷至沓来。

        陕西的一位驻村干部动员村民去江苏南通务工,安排免费包机,全村没一人报名,人们想回原来的城市打工。

        在云南,一位干部在深夜接到电话,来电者是他组织去浙江某县集体务工的老乡。到达时下着雨,一度没人来接,不少人淋湿了;后来当地告知:需求对接出了问题,暂时没岗位,只能先在宾馆待着。

        工作主题变了

        被通知要挨家挨户登门排查时,云南昭通的驻村干部孙雄和同事都还没准备好口罩。直到现在,孙雄一个口罩戴两三天,“基本还够用。”

        各村道路间的卡点很快设置起来。山区下了很大的雪,帐篷几天后才到位。孙雄记得,有个卡点挨着民宅,大门外有个炉子。年纪大的干部撑不住,就蹲在人家门口蹭暖气。

        在湖北恩施,某村的第一书记丁锐已经40多天没回家了,常工作到夜里11点后。除了常规的排查、巡逻、报表、守卡,村里70多岁的老人痛风以及产妇临盆,都要照顾着送过关卡。村民需要的日用品,干部们每三天一次,集中去城里采买。

        夜里,丁锐和同事打着手电在村里巡查,看到10点后还亮灯的家庭,要敲门去问,担心聚餐和赌博。但过去一个月,遇到最多的是家庭矛盾。有夫妻俩吵架,闹到双方亲友都赶来了。民警介入后发现,起因就是不能复工,车贷房贷都堆在眼前,女人嫌男人“没出息”。

        “大家都在家憋太久了。”丁锐说。

        到了3月,工作主题开始由“严防严控”变成“复工复产”。孙雄和同事们接到了新任务。全镇登记了大约5000名返乡劳动力,要督促4000余人最近外出务工。

        截至目前,孙雄所在的山区乡镇,还有大约一半务工者没有外出。

        “难啊。”孙雄在电话里苦笑。

        追问“何时恢复”的人越来越多

        江勇(化名)和几十位老乡从云南山区来到东部某县,搭乘的是两地间组织的“点对点”务工大巴。30多小时的车程,他只吃了两碗泡面。但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他一度感到期待。

        山区里流传的招工海报上,他将要进入的这家电子厂设备非常现代。村干部发放的资料显示,保底工资5000~6500元,有空调和独立卫生间;干满3个月,还有1200元的稳岗补贴。出发时,本市一位副区长亲自将他们送上车。这一切让他安心。

        到达是凌晨5点多,一群人被放在住宿区门口。将近3小时后,有人开车过来,自称是中介公司的。江勇等人进到宿舍,心凉了半截:屋里堆满垃圾,厕所也堵了。

        他们和厂里的老员工打听,干满3个月,奖金应该是4000元。有人猜测,中介从中抽成,便不想干了。比如江勇,他打算另寻工作。还有些老乡的身份证在中介那里,说是想要离开,得补交750元路费。

        江勇老家的一位乡镇干部向记者证实了此事。“任务重,时间紧。”这位干部解释,“很大程度是政府和企业间对接没弄好。有些信息没核实。企业夸了海口,政府就信了。”

        对于湖北恩施的丁锐,为难之处在于,越来越多村民想复工了。“再坚持十几天。”这是最近挂在嘴边的话。周边很久没出现病例了,追问“何时恢复”的人越来越多。

        孙雄所在的镇,聚集打牌的人也逐渐多起来。他们去处理时,遇到的反驳都相似:你们关卡也撤了,还鼓励复工,咋就不让打牌?

        春节后,邢台农村的部分小卖铺、诊所先被允许每天开放几小时,维持民生。同行们旋即到镇里问:他们能开,我们咋不能开?

        “做生意的,不少都着急了。”邢台那位驻村干部说。

        这其中,种植户、养殖户恐怕尤为心急。在浙江杭州,2万株滞销兰花开出了低于五折的售价;福建平潭一户农民的700亩大葱,到4月就会烂掉。河北邯郸的一位村支书自费3.5万元,买光了全村滞销的鸡蛋,再发给孤寡老人。

        有电商从业者此前接受采访时总结,疫情期间农产品滞销严重,原因大概三点:一是农贸交易中心等关闭,农产品长期依赖的线下渠道几乎停转;二是防疫期间道路封闭,物流困难;三是因为停工,打包发货所需的纸箱、人工等短缺。

        在吉林白城的东风村,20余户农民家总共滞销了80吨大蒜。党支书班立平说,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物流运输,往年热络的外经销商目前都没来。

        这位焦虑的书记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发到了网上,这几天接了30多个电话。有两家超市来电,听说村里品种和山东大蒜不同,蒜瓣小,更适合发蒜苗、做蒜蓉,便没了兴趣。有人要买三五百斤,开着车过来,班立平带着他们在村里转。安静的街上很快涌出农户,“咋地,书记,来人了?”

        再过一个月,蒜就要烂掉了。好消息是,道路管制正逐渐放宽,有客商开始来电咨询。东风村现在要和时间赛跑。班立平琢磨,今年哪怕便宜些,村民不赔本就行。

        孙雄的镇上,村里的大喇叭最近整天喊“恢复生产”,干部们挨家挨户敲门劝说。

        难解的问题在于,务工者们并不愿轻易更换工作地点。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发来的用工需求都很多,动辄要几百人。可村民大多还想继续节前的工作,都等着老板复工的通知。那里有朋友和人脉,有熟悉的生活。

        “何况,一个人原本做机械,已经是熟练技工,现在让他做电子,重新学,万一不擅长呢?他会觉得自己在冒风险。”孙雄说。

        春种也开始了。倘若没有疫情,大家年后返工,家里的地留给老人种。可现在,不少青壮年还在家,想着不让老人吃苦,索性把地种完再走。

        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生活总要继续。孙雄发现,最近交通、购物还不太方便,村里便有四五户村民,开着小货车,到镇上批发果蔬,拉回村里卖。

        对这些悄然萌发起的新生意,干部们也考虑过,要不要干预,最后都觉得算了。它们不太合规,但的确方便了老人;经营者都是本村村民,比起每家每户去到很远的镇上采买,似乎也更安全。

        湖北的春耕季也到了。覃章伟几乎每天开车去一趟镇里,帮村民交水费、电费,去肉店切肉,再买老人的药和孩子们用的文具。新的任务是,统计各家春种用的农资,由镇里农技站统一配送。在他的村庄,2020年,种子终归如期播下了。

        孙雄记得,春节期间,有天下大雪,他在关卡执勤。那天他没带水壶,口渴到不行,便随口嘟囔了下。在场的一位老大爷,腿有些瘸,啥都没说,转头往家走。孙雄也没注意,没想20分钟后,老人从家里打了杯热水,又一瘸一拐回来了,“你们辛苦了,总要有口水喝。”

        江勇老家的那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对于老乡们务工时的遭遇,最强烈的感受是“心疼”,“他们信任我们才去,我们也真想帮他们。”

        江勇和妻子节前在昆明务工。他们在那里租了一整间房子,有家一样的生活。他们最近在老家盖房,欠了一笔钱,觉得东部的收入更高。他想核实新工作的信息,其实心安了,就没事了,但一直没等来东部县城的政府人员。好消息是,乡劳保所的所长要来帮他们了。

        老家的干部说了,从此以后,集体务工的每一批人,都由政府派专人送到,安顿好后,工作人员再返回。

        很多时候,帮助展现出了用处。在湖南邵阳,政府为一家滞销了3万斤鹌鹑蛋的养殖场安排了媒体拍摄。短片发出后,滞销了1个月的蛋,2天就卖完了。心有余悸的老板娘说:谢谢,谢谢,20万元的货,我们差点就垮了。

        丁锐在等着湖北解禁那一天。对于接下来的工作,他并不太担心。站在田间,看着三三两两的人已经在自家地里劳作,他还是相信,这个冬天都熬过了,一切总会好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3.11 程盟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