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2月20日 星期四

    我送的不是快递,是救命的人

    《 文摘报 》( 2020年02月20日   05 版)
    汪勇

      2月13日凌晨5点,我在武汉二环外快递仓库的一个高低床上醒来,这个仓库有些特殊,恰好建在下水管道口,潮湿阴冷,我拿起体温计,测了下体温,不超过36度。出门前看了下手机日历,原来,我已经22天没回家了。

      我是汪勇,生长于武汉,是一名普通的80后快递小哥。2月初,陆续有记者找到我跟踪采访,从没想过在这场疫情中,会成为新闻人物。

      事情要从大年三十说起。那天晚上10点,我打算哄女儿休息时,突然刷到一名来自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朋友圈,对方写道:“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没有公交车和地铁,回不了家,走回去要四个小时。”需求是下午6点钟发布的,一直没人接单。

      老婆是个心理脆弱的人,父母又上了年纪,所以,我决定一个人扛下这件事情。我对老婆说,网点临时需要值班人员,我被派去值班,顺利瞒了过去。当时手里没有任何防护用具,我就先去超市买了两只N95的口罩,准时到达金银潭医院。护士看到我愣了一下:“我没想到有人会接这个单。”接着,她上车,一路上一言不发,默默抽泣,一直哭到下车。

      第一天我接送了近三十个医护人员往返金银潭医院,一天下来,腿抖个不停。说实话,我心里很害怕,万一感染了怎么办。但当我看到晚上有护士发单,目的地距离医院有几十公里那么远,没有一个人接。突然又改变了主意。随后,我又编了第二个“谎言”,告诉老婆说,自己接触了疑似病患,害怕被感染,只能先睡在快递仓库暂时隔离7天,没问题才能回家。

      我建的医护服务群,进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就算再拼命,也只能满足接送每天300公里的量。于是,我开始在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接下来就有二三十个人轮流跟着我跑,但仍然不是长久之计,有人提议可以寻找资源。

      我们先是联系上了摩拜单车,他们的投放效率很快,医院、酒店所有的点位,车辆人员一天到位,解决了2公里左右的出行需求;紧接着对接滴滴,因为大公司流程繁琐,耗时很长,一个星期才算搞定。为了配合到三环以外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出行需求,滴滴把接单公里数从3.5公里以内直接更改为15公里以内。青桔单车也是三天内对接完毕,投放了400台,从运维、费用、投放,专门有个团队管理,一下子彻底解决了出行问题。那些天,每天晚上,我都要抽出1个小时,和家人视频演戏。但随着出行次数的增多,这件事再也瞒不住了。老婆知道后先是很慌,最后也表示支持理解。只是我两岁的女儿很黏我,每天晚上都坐在角落里哭。但我明白自己不能停下脚步,驰援武汉的医疗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我是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人,一路走来,特别感谢追随的志愿者和大企业的帮助。大家都在为这个事情努力,我只是一个组局的人。每组一个局,我就交给一个人管理,再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因为平日里和医护人员接触的多,他们的现状我最了解,生活上的支援也是必不可少。

      比如,眼镜片坏了,手机屏碎了,需要买拖鞋、指甲钳、充电器甚至秋衣秋裤,在群里通过接龙喊一声,很快就有专人采购,帮他们搞定。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医护人员需要一批防护鞋套,整个武汉市都断货,后来在淘宝线上找到一个商家有货,但在距离武汉市区55公里的鄂州葛店,因为商家也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发不了快递。我连夜开车去取,带回来了2000双。

      人这一辈子很难碰到这么大的事情,我做这件事的初衷很简单,一天接送一个医护人员可以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护人员能救多少人啊!在亲戚朋友眼中,我从小都不是省心的小孩,直到现在父母还在为我操心,帮我带孩子,补贴我的家用,还好,这次办的事儿没给他们丢脸。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2.15 汪勇 吴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