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韩国崔钟贤学术院等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9”日前在山东曲阜举行,论坛主题为“儒家思想与人类和平”。孕育于战乱频仍的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自诞生起就饱含着和平的基因。孔子仁学的“去兵”倡导、孟子“春秋无义战”对战争的鞭挞、《礼记》“天下大同”理想对战争的消解,乃至并起的道、墨、法、名诸家的偃兵息战、非攻兼爱学说……聚焦和平并从理论高度探寻实现和平的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的学术传统。
“和”的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它伴随着文明发轫而生,在《周易》《尚书》中已出现“协和万邦”“保合太和”的丰富意蕴,并由儒家创始人孔子正式搭建起贵和、崇和、尚和的文化谱系,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特质。
儒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说,正是通过内圣外王之道来实现“以和为贵”思想观念向“人类和平”社会理念的转向。儒家思想中蕴藏的“和”的观念,熔铸成中华民族崇尚大同、热爱和平的民族心态和价值追求,生生不息、大化流行。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局部冲突、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不断涌现,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儒学对于人类和平的现实意义也日益彰显。将“日新”的儒学置于当代世界政治文化语境之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破解人类共通的和平密码,是当代儒学研究的时代命题。
(《光明日报》2.15 胡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