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1月18日 星期六

    旅行箱里装什么

    《 文摘报 》( 2020年01月18日   03 版)

        郭韶明

        电影《海鸥食堂》里,去芬兰旅行的正子被航空公司弄丢了旅行箱。之后,她陷入漫长的等待,几乎每天都要往航空公司打电话:我的行李还没有寄到吗?

        遗失了行李的她,最初简直无法正常生活——穿着同样的衣服,去同一家馆子吃饭,在同一个码头停留。终于有一天,她不再追问,开始添置新衣,尝试新的风格,设定新的生活轨迹。结局是,离开了那些一直以为带在身上才有安全感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旅行箱的故事总是充满戏剧感。

        我的闺蜜爆料,S一家出门旅行要带上一口锅。有一次去沙巴,闺蜜和S在机场碰上了。S展示他的装备:他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短袖长袖毛衫外套,只是为了在旅行箱里放上一口锅。理由是到了海边,从当地渔民手里买上一些海鲜或者自己垂钓,随意加工就是极致的美味。在他的出门逻辑里,一口锅比我们觉得重要的那些衣服啊相机啊重要多了。

        F和我出行时都爱在旅行箱的外侧塞上一本书。几次同行的事实都证明,我们不仅没有时间看带上的这本书,常常还会再带回几本。后来我发现,像我这么一个带着孩子出门的人,各种突发状况,怎么可能有读书的空间?我太高估自己了。

        父辈的旅行箱里总是喜欢装上食物,而且属于两地流通型。我可爱的老爸老妈,在出门的时候特意在旅行箱里装了一块酱牛肉,担心在那里吃不惯。他们都忽略了如今美食的跨地域性,觉得身体力行的流通才是有意义的互通有无。

        归家的旅行箱里内容也很丰富。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会早早给家人备上礼物,放在旅行箱最不可撼动的位置上,然后把自己的一切从简。父母决不会让你的旅行箱空着回来。他们常常会给你塞上更多的东西,直到关箱子都有些困难。

        有聪明人士甚至列出了一份家庭出行必备清单。号称拿着这个清单勾勾画画,你就可以放心出门了。可事实并非如此。你很难让一份公共清单满足你的私人需求。比如,我家的旅行箱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带错衣服。我总是莫名其妙地带很多同一个季节的衣服,不是冻得瑟瑟发抖,就是行程告一段落,先去买件衣服再说。

        我还有出行焦虑,翻开旅行箱无法迅速决定哪些带走哪些留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私家必备倒是可以战胜一些出行焦虑吧。如果带上一口锅最重要,那么其他问题你都可以接受。如果带个晾衣架带块抹布就能安心,那么其他小意外都不是问题。

        最要命的就是,你想把既定的生活状态带走,你想把什么事都放在可控范围内,你想一直保持自己的舒适区完全不被打破,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出门。想想一整只旅行箱不翼而飞的故事吧,你肯定一分钟都不想待,直接踏上归程。

        (《广州日报》2020.1.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