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0年01月11日 星期六

    网友是什么友

    《 文摘报 》( 2020年01月11日   03 版)

        ■徐 贲 

        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在网上通过社交媒体交朋友,虽然大多数不认识,但在一起聊天非常快活。他们不能设想在有社交媒体之前,人们是怎么交朋友的。

        以前人们交朋友,都是从相熟开始的,交往多了,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才渐渐成为朋友。现在交朋友可以直接跳过这个阶段,一般是先成网友,有机会见面,才成熟人。

        网友到底是什么友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知道什么是朋友。在汉语中,“朋友”经常是“友谊”的同义词。友谊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只是互有好感,相互喜欢,而且还要相互理解、同情、信任、忠诚等等。这些是朋友之“友”的精神内核。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里把朋友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彼此希望对方过得好(善);第二种是彼此有用,也就是互相利用,利益交换;第三种是能给彼此带来快乐。只有第一种,为合乎善的目的而结成的朋友,才有真正的友谊;后两种则是偶然的,难以持久,因为一旦对方不再令己快乐或不再对己有用,友谊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这三种朋友中,只有以善为目的的朋友关系才具有道德品质。而且,这种善是无条件的、真诚的,它可以使朋友彼此得益有用,也可以使彼此得到快乐,所以这种友谊是最深、最好的。但亚里士多德也指出,这种友谊是罕见的,只有经过长期共同生活才能产生和维持。

        以这样的分类来看,今天网友的友谊主要是以彼此快乐为基础的。这样的朋友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能容忍同一种声音,容不得不同的或批评的声音。这是社交媒体朋友圈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网络上“回音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环境气氛中维持的友情时时会有“联合自欺”的危险。越是众口一词,就越能在心理上消除孤单和不合群的焦虑,让人产生“团结就是力量”的幻觉,觉得就算自己人微言轻、无足轻重,也能与他人抱团取暖。即使在这个力量不存在的时候,他们也要让自己相信它确实是存在的。谁要是戳破了这个自我欺骗的泡泡,其他的人就会群起而攻之,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古希腊人有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朋友的争论。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由斗争产生,只有不同的人才能成为朋友,也就是“异类相聚”。另一位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则认为,只有彼此相似的才能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同类相聚”。这有点像人们讨论怎样的一对才能成为好伴侣,是性格相近呢,还是性格互补呢?以现在网络交友的情况来看,恐怕只有同类相聚,而绝无异类相吸。

        一个懂得如何看待友谊、对待朋友的人,未必是一个喜欢交友的人,亚里士多德自己就是一个不太喜欢交朋友的人;而喜欢交友的人如果懂得识别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想来会更有可能交到有益和可靠的好朋友。

        (《中国新闻周刊》2019.12.23)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