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大连,天空飘着零星雪花,美且无声,92岁的传奇老兵高玉宝在《我是一个兵》的旋律中悄然而去。
病床旁,儿子为他唱《我是一个兵》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高玉宝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弥留之际,长子高燕飞明白父亲最后的心思,在父亲耳边轻轻地唱起这首他一生最爱的歌曲。
1947年11月,出身贫苦家庭的高玉宝在家乡辽宁瓦房店参军入伍,那一年他刚满20岁。参军不到一年的高玉宝随后就在塔山经历了一生最惨烈、最难忘的战斗——塔山阻击战。在塔山阵地,电话线被炮火炸断,通信员高玉宝冒着炮火跑步传达命令,因作战勇猛,高玉宝在塔山荣立大功。
今年7月,患有重病的高玉宝回忆说:“一生都忘不了那场光明与黑暗的塔山决斗;忘不了那6天6夜的阵地拼杀和血雨腥风;更忘不了那些在阵地上宁死不退、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战友们……”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高玉宝忍着病痛的折磨,带着从工资积蓄中省吃俭用下来的10万元参加塔山阻击战纪念馆捐赠仪式。在他人的搀扶下,他走上台激动地说:“等我生命终结之后,我也请求回到塔山,回到我们的‘初心’之地,与塔山阻击战牺牲的英烈战友们相伴到永远!我们老战友们将在‘塔山阵地’重新集结,静静等待我们亲爱的祖国日益强盛,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那一天!”
从辽沈大地到平津战场,从南下作战到广西剿匪,高玉宝先后荣立大功六次,小功两次。
从通信员、警卫员到创作员、沈阳军区创作室荣誉主任,从战士到师职干部,高玉宝的岗位在变、级别在变,但“兵心”不变。当别人叫他首长时,他摆摆手:“我就是一个兵,为战士写作的兵。”
画出来的入党申请书
在高玉宝的家里,有一张特殊的名片:正面印有战士作家高玉宝的字样,背面上方印有入党申请书五个字,下面是他1948年当战士时画出来的入党申请书的内容。
画只毛毛虫代表“从”、画个心形代表心,画只眼睛代表“眼”……穷苦出身只认识几个字的高玉宝用各种图形代替文字画了八个字的入党申请书:“我从心眼里要入党”。
当时的指导员猜了半天,听完高玉宝的解释后,哈哈大笑:“你这个入党申请书写得好!”
1948年6月,高玉宝光荣入党。从小喜欢听评书的高玉宝编了一首歌谣:“党是妈妈我是娃,叫我干啥就干啥,不折不扣不讲价,永远听我妈妈话。”
因为没有文化,入党申请书只能靠画,因为没文化,高玉宝差点犯了大错。高玉宝任团通信员时,一次团部让他给三个营送文件,文件袋上标注着“壹、贰、叁”,他不认识,因为是深夜了,又不好意思打扰战友询问,硬着头皮抱着侥幸心理就去送。第二天,团首长大发雷霆,斥责高玉宝把文件全送错了,高玉宝哭着低声说:“我不识字。”首长心一软没有处罚高玉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没有文化干不好革命。”
以瓦片为纸钉子为笔,写字识字;拦下骑马首长,学字问字……军旅作家胡世宗在追忆高玉宝时说:“当时一位军首长骑马下部队,被高玉宝截住问字,警卫员说首长忙,你这同志怎么这样……军首长下了马,高兴地说,他问字,爱学习,很好嘛!”事实上,高玉宝当时并不认识军首长,而拦首长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首长文化水平应该高。
在部队进行诉苦教育后,高玉宝想把自己当放牛娃、小长工的经历写出来给弟弟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的草稿。1955年,草稿经反复修改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引起极大轰动。此后他又陆续创作《高玉宝续集》《春艳》《我是一个兵》等文学作品。
一句“没有文化干不好革命”让文盲高玉宝刻苦发奋学习成长为“战士作家”,成为全国、全民族扫盲运动的标志性人物。“我是在新中国温暖的怀抱里成长起来的,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就不会有现在的高玉宝,我一辈子都要和祖国同命运,共患难”。
从哥哥到老爷爷
从画出“我从心眼里要入党”后,高玉宝就用一生的努力去践行自己的承诺。1952年,高玉宝在北京东绒线胡同小学作了第一场革命传统报告,60多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后作报告5000多场。一些听过高玉宝报告的人说,他讲课生动,常常脱稿讲,即兴讲,尤其是讲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讲到小时候的苦难生活,常常禁不住掉泪。
只收红领巾、鲜花和聘书是高玉宝作报告的原则;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不吃请是规矩。“红领巾是高老赠予孩子的珍贵礼物。”老战友胡世宗回忆说,高老曾把红领巾赠予他的儿女。
“第一次作革命传统报告时,孩子们叫他高玉宝哥哥,后来变成了高玉宝叔叔,再后来变成了高玉宝爷爷,最后变成了高玉宝老爷爷。”高燕飞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他去码头接从南方回来的父亲。“父亲两个包系在一起,胸前一个、背后一个,搭在肩膀上,和农民一样。我赶忙抢过来拿上,说你好歹是师职干部。父亲则笑着说,一个当兵的,哪那么多讲究!”
大院里的“磨刀师傅”
“高叔叔磨菜刀可不是‘练摊’,很专业,有一整套工具。”高玉宝的邻居韩爱平说,一般人很难相信名人高玉宝竟然还是磨刀师傅。在高玉宝居住的社区,他磨刀手艺是出了名的,也乐于帮邻居磨刀,以致于儿子高燕飞小时候一听到《红灯记》里“磨剪子,戗菜刀”的选段时,脑海中就会浮现父亲磨刀的画面。
“磨刀有什么可说的,就是会磨才帮帮大家。”高玉宝80岁时一边磨刀一边对采访他的记者说,“党给我荣誉,不是叫我去享受,也不是叫我高人一等,而是给我为人民服务的巨大动力,如果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不带走半棵草。”
不完全统计,高玉宝先后为“希望工程”、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捐款捐物10多万元,赠送图书1万多册。2019年还分别向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和湖南衡宝战役烈士墓捐款10万元和5万元。
(《新华每日电讯》12.13 于力 蔡拥军 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