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对人口增长惯性规律保持敬畏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10日   06 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下称《规划》),这是从国家层面编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规划,具有未雨绸缪、纲举目张之深远意义。

      《规划》从社会财富储备、劳动力有效供给、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为老服务科技创新和孝亲敬老社会环境五个方面部署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任务:

      其一,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富基础。要防范和解决养老金“空缺”可能带来的老无所养危机,国家就需要做好两个“蛋糕”,即“财富蛋糕”和“福利蛋糕”。比社会财富储备更直接影响老年人福祉的是社会福利分配,在国民收入二次分配时应充分考虑老年福利和老有所养的诉求。

      其二,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包括两个方面,即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核心是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其三,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

      其四,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推动银发经济和养老产业,老年人共享高品质的老年生活。《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高为老服务的科技化水平,新型养老服务业与科技的融合可谓恰逢其时。

      其五,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从人口学视角出发,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近期挑战来自少劳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老龄化),远期挑战来自少子老龄化(0~14岁少儿人口减少的老龄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少子化的挑战要大于老龄化,因为低生育-少子化关系到人口的未来与家国的希望。

      同时,关注劳动年龄人口的存量与增量,不能只关注人力资源存量的开发利用,而且要未雨绸缪地进行人力资源增量的储备,这与生育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有关。我国生育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到很低的水平,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生育率需要继续下降或者稳定,而是生育率可能过低且已失去了反弹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质是且老且少、边少边老和未富先少。人口老龄化问题最直观的挑战体现在: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经济活动人口趋于减少,而需要领取养老金安度晚年的退休人口却在持续增加,导致养老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生育是人口发展的源头,其水平高低关乎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优化生育政策”,意义深远重大。人口是慢变量,也是主导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对人口增长的惯性规律,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在生育率持续低迷的新时期,协调生育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促其平衡发展,实现人口均衡。

      (《北京日报》12.2 穆光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