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声音会被模仿,声纹还可靠吗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10日   05 版)

      声纹是生物识别特征的一种,是在说话人发声时提取出来的,可以作为说话人的表征和标识,能与其他人相互区别的语音特征,以及基于这些特征或参数所建立的语音模型的总称。声纹识别又称为说话人识别,是从说话人发出的声音频谱图中提取身份特征信息和声纹特征,再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计算机通过相关算法进行比对识别的技术。

      语音信号之所以被形容为“形简意丰”,是因为声音包含有内容、身份、情感、年龄及健康状况等丰富的信息。再加上人类语言的产生要经过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间复杂的生理物理过程,理论上说,每个人说话时的短时频谱、声源、时序动态、韵律、语言学特征等都有差异。因此,声纹就像指纹一样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与人脸、指纹和虹膜识别相比,声纹识别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声纹语料收集方式自然,无须进行眨眼、摆动脸部等特定动作,不受光线或隐私等特定场景的约束,人们接受度更高;声纹识别可以随机改变朗读内容,即便曾在网上或其他地方留下语音信息,也不易被复制或盗用。

      不过,生活中声音相似的人有很多,有些配音演员还可以模仿他人的声音,用声纹作为金融产品认证会不会很不安全?总体来说,声纹是稳定的生物特征。除了人一生中的某些年龄段,如少年变声期,声纹可能会有所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声纹特征是稳定的。

      由于每个人在说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如舌头、牙齿、口腔、声带、肺、鼻腔等在尺寸和形态方面有所差异,以及年龄、性格、语言习惯等多种原因,在发音时千姿百态,导致这些器官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必然有着各自的特点。特别是,每个人在说话过程中所蕴含的个性特征,如发音习惯等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就算被模仿,也改变不了说话者最本质的特性。

      (《科技日报》12.2 李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