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07日 星期六

    雷琴的知音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07日   06 版)

      今年,是盲人艺术家王殿玉诞辰120年。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殿玉出生于山东郓城县徐桥村,父母早逝,他跟着卖包子的哥嫂生活。六岁那年因患天花而失明,世界从此陷于一片漆黑。后来王殿玉离家出走,跟多位民间艺人学唱三弦、唱“二夹弦”,还有琴书、花鼓、坠琴、三弦等。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王殿玉来到上海,在大世界游乐场登台演出。

      王殿玉知道上海是个大码头,京剧票友和爱好者甚众,他就“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模仿谭鑫培、孙菊仙、梅兰芳、马连良、余叔岩、程砚秋等京剧名家的唱腔名段,兼带着宁波滩簧、梆子戏、粤剧也一起上,甚至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也仿拉。王殿玉一炮打响,其演出一票难求。

      王殿玉操持的乐器叫做“雷琴”,是王殿玉将传统拉弦乐器坠琴改造而成,简单地说,型制与一般的板胡、二胡相似,但要大很多。雷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音域宽广,能达到四个八度,西洋弦乐器中也只有小提琴可与之比肩。雷琴发音十分洪亮,犹如风啸雷鸣,余音绕梁,可独奏、合奏和重奏,最善模拟各剧种的唱腔、走兽飞禽的鸣叫以及笙管唢呐、京胡二胡等管弦乐器,甚至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也可“手到擒来”。

      有一个桥段:王殿玉听了马连良的一场戏,几天后就在台上用雷琴模仿了一段《借东风》,观众为之疯狂叫好,连演15天仍不能收。后来王殿玉拉给马连良听以征求意见,马连良拍他的肩膀说:“老兄,要说意见我还真有一点,您不但把我的优处拉得十分逼真,还拉出了我的不足之处,我能没有意见吗?”说罢两人一起仰天大笑。

      新中国成立后,王殿玉收了不少学生。今年78岁的王华杰就是王殿玉的关门弟子,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雷琴研究会会长。

      1958年,还在读中学的王华杰听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政府动员各地的优秀文艺团体及艺术人才支援边疆建设,他就跟着国家民委组建的一个文艺团体到了大西北,同时也使他成了将雷琴、古琴、古筝等民族乐器带到宁夏的“第一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华杰带着雷琴远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一届亚太民族艺术节,他演奏的《农家乐》和原创曲目《穆斯林的婚礼》获得极高的评价,当地英文、华文报纸竞相报道,交口赞誉。

      王华杰说:今天,距王殿玉先生来上海演出已经九十多年了,雷琴居然成了“濒危物种”和“活化石”。近年来,国外的民族乐器如手碟、卡祖笛、马林巴、爱尔兰锡笛、曼陀铃、萨摩琵琶以及源自中国的尺八,在时尚场合一走秀,总会引起疯狂的尖叫,而中国有不少“以一抵百”的民族乐器,或者处于休眠状态,或者被选择性遗忘,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语境中,实在是不应该。

      (《羊城晚报》11.24 沈嘉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