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将传统文化的GPS安在身上

    《 文摘报 》( 2019年12月03日   02 版)

      谈到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这样一个故事:193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骑着毛驴,跋山涉水来到山西五台山脚下,意外发现了一座美到摄人魂魄的建筑——佛光寺大殿。林徽因慢慢擦拭顶梁上的字迹后,发现它是多年难寻的唐代木构建筑。这个故事正预示着我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当我们骑着时间的毛驴左顾右盼时,总有一天会复苏对传统文化之美的知觉。

      当我在各大网红打卡地上插遍了小旗,愈来愈觉得索然无味。“缺乏底蕴”是网红文化致命的缺点。它们就像是一滩滩浅浅的水,脚刚刚踩下去,就触到了底。而随着生活经验的日渐积累,对世事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堆积成山,蓦然回首,才学会在传统文化之中撷英咀华。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入坑”传统文化需要一个切口和契机。在一次参观博物馆时,讲解员从瓷器的“汝官哥钧定”到官帽椅和太师椅的区分,一路讲到门窗的文化背景。即便提纲挈领,依然花费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次讲解像是为我的知识体系打开了一扇窗,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感知。

      后来,在观赏不同年代器物的同时,我也逐渐发现了他们与历史、地理背景的交相辉映。比如,同样是瓷器,宋人与清朝的审美旨趣就不甚相同,而唐代的“南青北白”又体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历史,在这些器物的勾牵下,变得鲜活起来。

      从器物入手,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红楼梦》,开启了对这部文化巨著的“真香”模式。正如毕飞宇所说:《红楼梦》你躲不掉,它迟早会盯上你,人家可是装了GPS的,早就锁定了中国人的阅读。知名作家李敬泽说:“文化基因太可怕了,总有一天它会在你身上复活,躲都躲不掉。”诚以为然。

      (冰点周刊 11.22 任冠青)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