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2020年“国考”笔试开考。国家公务员局在2020年度公务员招考资格审查工作截止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本次国考143.7万人过审,竞争2.4万个招录名额,平均报录比为60:1,最热门岗位竞争比达2315:1。
今年已是“国考”25周年。1994年,我国首次举行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4400人报考30余个国家机关的490个岗位,报录比为9:1左右。很显然,与25年的首次“国考”相比,当前的“国考”竞争可谓“惨烈”。
“国考”究竟因何而热?普遍的解读是为了竞争稳定的“铁饭碗”。由此,报考“国考”的考生,也被称为“考碗族”。过去10多年来,“国考”报名人数和报录比,也时常用来解读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变化。而在笔者看来,“国考热”的形成,除了公务员职业的吸引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被很多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求职者,视为公平竞争的重要机会——只要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可以不必考虑人脉关系“试一试”。因为“凡进必考”的公务员招录考试设计,就是要排除招录中的人情因素、裙带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对12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最为突出。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7%,而农村家庭出身的只有69.5%。平均初职月薪比较,前者的3443元也明显高于后者的2835元。公有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大学毕业生最想进入的工作单位,城市家庭出身毕业生进入这两类单位的比例分别为47.8%和10.4%,远高于农村家庭出身毕业生的31.1%和2.5%。
因此,从“国考热”中,我们更应该看到社会对就业公平的诉求,公平就业不只是就业机会平等,还包括不同行业、职业、出身的社会地位平等。“国考热”就是公平就业诉求的一个出口,为此,要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为求职者创造更多元的就业选择,显然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发力。
(红星新闻 11.24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