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偷走一件核武器有多难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28日   07 版)

        随着叙利亚局势恶化,外界越来越关心美军储存在土耳其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的核武器。有匿名的美国官员焦虑地指出,这些核武器可能被土耳其方面“扣为人质”。核武器戒备森严,但万一被盗走或抢夺,它们会不会成为无差别杀戮的工具?

        自从核武器诞生,人们就想出了许多保护它们的方法,以免核弹在未经授权的场合爆炸进而造成灾难性后果。

        第一个重要安全机制叫“强链接/弱链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安全专家史蒂文·贝尔洛文指出:“引爆装置系统的关键部件故意被设计得很脆弱,暴露在不正常的环境中,它们会不可逆转地失效。一个常见例子是电容器,其部件会在较低的温度下损坏。”

        至于“强链接”,典型范例是引爆系统,它与炸弹的其余部分是隔绝的,这样就不会被环境因素(比如在附近爆炸的其他核弹或电磁干扰)错误激活。“强链接确保了引爆系统的电气隔离水平,它只对特殊的输入信号做出回应。”

        即使核弹被偷,它也不是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被引爆的。新型核武器普遍搭载了环境感应装置,用来检测核弹周围的环境变量,如加速度、重力、气压等。换言之,如果炸弹在飞行和坠落过程中没有经历应该经历的情况,弹头就不会苏醒并进入待发状态。

        上述这些措施是为了防止核弹意外引爆或确保它在预定时间爆炸。就安全而言,还有其他保护机制,即防止盗窃和未授权使用。这就牵出了“许可行动链接”的概念。

        所谓“许可行动链接”(PAL),形象地说就是一把藏在核弹内部的“锁”,必须在武器准备发射前打开。PAL是内置在武器外壳里的,在不拆卸整个弹头的情况下无法移除。不仅如此,许多核武器都具备自毁机制,倘若被暴力拆解,就会自动摧毁关键的内部组件。美国存放在土耳其的核弹拥有最先进的F类锁,它“包含了一个12位数的组合开关及锁定装置,多次输入错误密码,弹头就会自动失效”。

        核武器储存区通常设有自动探测系统,这些传感器覆盖整个区域,在遭到入侵时能迅速向附近的守卫发出警报。

        还有一道防线被称为设施拒止系统(FDS),各地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北约官方提到,FDS可能是致命的,也可能是非致命的,这些设备以激光、微波、遥控武器、各种弹药或其他中远距离攻击手段为基础,对入侵者加以阻止或使其丧失行动能力。最后一层保护是武器储存库本身。

        (《青年参考》11.8 刘雅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