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28日 星期四

    韩国废除精英高中的启示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28日   03 版)

        11月7日,韩国教育部宣布,将在2025年3月废除全国各地的精英重点高中,以改善教育体系的不平等。

        韩国在1972年提出实行高中“平均化”的政策,即取消重点、非重点高中的划分,对普通高中实行抽签定校的招生制度。然而,长期平等教育的弊端显而易见,所有的学生,不论其能力如何,都接受相同科目和相同课时的教育,在相同的时间毕业,天资聪明的学生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使他们失去了快速成才的机会。为此,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惜重金为子女请家教或送子女上私立的课外辅导学校。于是,在韩国正规教育之外,“私教育”满天飞,家长们的腰包被掏空,学生们却不见得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给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开小灶的英才教育机制在韩国应运而生。

        从2000年开始,韩国政府允许在教育界部分实施英才教育。然而,精英学校原本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而设,却逐渐变成进入名牌大学的阶梯。精英学校通常是富人的孩子在就读,其学费通常是普通高中的3倍。有人批评,这会使学校之间阶级差别更严重,并鼓励大众花钱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

        在精英教育体系中,以学历竞争为中心的负作用也不容忽视。学生以成绩为中心,竞争文化成为主流,与合作、爱护、尊重相比,排斥、厌恶变得更常见。此外,这样的教育以知识性科目为中心,英语、科学等得到重视,而非知识性项目如道德、体育、音乐被忽视,导致学生难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学业竞争还导致校外私人教师的出现。在学校里学习五六个小时,放学后再补习五六个小时。家庭月收入的五分之一花在家教上,负担很重,很多人对政府不满。

        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研究委员李准燮认为,课外教育费用占据了家庭教育支出的大部分,意味着孩子的机会越来越取决于父母的财力,而教育差距的不断加大,会造成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恶化。

        鉴于此,近年来,韩国政府力图在政策上加以矫正。可以说,教育是衡量社会公平的一杆秤,不能让孩子们的起跑线“参差不齐”。顺应民意诉求,大胆改革,防止教育两极化产生,才能打破教育不公的代际传递,更好地激发社会活力。

        (《法治周末》《新华每日电讯》11.14、21 刘星 杜白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