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真的成热门职业了吗
教育部官网消息,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生人数再创新高,高达590万人,考试科次1237万,比上半年考生人数增加一倍多,加上上半年考生人数290万,全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人数近900万人。
胡欣红: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师资格考试人数创历史新高是一件好事,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素质直接关乎甚至决定教育的成败。但是,能不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盟教师队伍?招进来能否留得住?能否充分发挥积极性……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思考和解决。
(中新网 11.4)
虚幻的职场“人设”抬高不了身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几个老同学习惯于在微信群里称呼对方为“✕总”。这里头,当然有戏谑的成分,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受了某种风气的影响。现如今,在职场上不被称呼为✕总(最不济,也该是✕老师),好像还真成了一件挺没面子的事。
李勤余:说到底,这都是在立“人设”,借此抬高身价。然而,小到一个具体的岗位,大到一个社会的运行,都离不开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守其位。用职场“鄙视链”为自己立“人设”,无疑是幼稚的。在朋友圈里嘲笑他人的“人设”是容易的,但要在日常生活中,彻底摆脱“人设”的束缚和干扰,踏踏实实完成工作,真正实现个人价值,还是需要一番修为的。
(东方网 11.5)
有温度的“入户家访”不该被苛责
“学校为何放着电话、微信等通讯便捷的方式不用,反而安排入户家访。”福州一位家长日前在网上质疑入户家访“耗时”“没必要”,是一种形式主义。对此,福州市教育局通过“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公开回复,入户家访并未过时,它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
余明辉:“入户家访”仍是一个时代不可或缺“家校交流”的重要方式,仍旧有着“网络家访”无法替代的效用。毕竟,网络只是一种交流工具,重要或重大问题,或细致入微的感情、思想交流等,还是由人面对面地沟通,方能达成最佳效果。而“入户家访”无疑是一种让教师更积极深度履职的表现,即便其在具体实施中有一些不便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仍无法掩盖其满满的初衷善意、实施的温度和无法替代的效果。在现实社会复杂、人心浮躁的当下,这无疑是另一种教育清风,值得肯定、坚持和效仿。
(北青网 11.7)
名校硕博为何不愿当幼师
今年,全面二孩政策后首批出生的孩子已经走进幼儿园,入园难问题更加突出,有的地方不得不采取“摇号入园”措施。导致“入园难”的因素不仅是幼儿园规模水平,也包括了教师数量和质量。目前全国幼师缺口达52万人,公办园专任教师在编比例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
舒年:同样是教师,幼儿教师不仅要料理孩童生活,还要对孩童进行相应教育,其付出的辛苦不比中小学教师少,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亦然。更关键的是,其言传身教对孩童的成长影响深远。如今名校硕博考公办中小学者众,愿意进幼儿园从教者少,这或许也是一个原因。有关方面也应当在编制管理机制上有所创新,以更好解决公办园老师缺编问题。
(中工网 11.5)
“片叶不留”其实是一种粗放思维
最近,一段“片叶不留”的视频走红网络。这段视频显示,在上级要求下,环卫工人不得不用水枪把落叶冲到水沟里。这段视频引发强烈吐槽,用网友的话说,叫“捏着鼻子哄眼睛”。原来,郑州郑东新区为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搞了一项改革叫“路长负责制”,衡量“路长”工作的标准有六个看不见,即“看不见一片树叶,看不见一个烟头,看不见一处小广告,看不见一处白色垃圾,看不见一辆脏车,看不见一辆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
李尔静:管到一片落叶,表面上是改革,是创新,是精细,其实是笨办法,粗思维,可能会浪费更多的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能。关于这片落叶背后的大问题,也实在值得诸多城市观之。精细化管理侧重什么,也是考验城市治理思路和选择的又一道考题。
(长江日报客户端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