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11月09日 星期六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歌剧

    《 文摘报 》( 2019年11月09日   06 版)

        2019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邀请了四部歌剧,分别是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假扮园丁的姑娘》与《魔笛》,山东省歌剧舞剧院的《沂蒙山》,上海交响乐团的《塞魅丽》。四部戏各具特色,说起来都蛮有故事的。

        斯卡拉歌剧院在歌剧爱好者中享有盛名,俗称“歌剧麦加”。莫扎特的《假扮园丁的姑娘》是典型意大利语喜歌剧,这种插科打诨的作品一直有争议,贝多芬对此就表达过“作曲家在浪费自己才华”的不满。《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德语歌唱剧的不朽之作。它超越现实但又不是宗教题材,劝善惩恶但又不是说教,是一部世俗喜剧与崇高精神奇妙协和的歌剧作品。作曲家用音乐描绘出妖魔鬼怪的愤怒与焦急,大神光芒无比的沉着冷静,小人物的懦弱可爱,英雄王子不畏艰险持笛救美,精灵、黑摩尔人、各路神仙法术的精彩模样。这些美妙的、总是高人一等想象力的感人情景,是作曲家用音乐来完成的。虽然舞台上也有迎合当时观众的夸张穿越手法,但是身处生命最后时刻的莫扎特,丝毫不被生活的苦难打扰,以充满微笑的爱,以“共济会”师傅的名义,以一颗高尚和优雅的心灵,点亮了人性通往神性的精神之路。

        民族歌剧《沂蒙山》是近年文化部“民族歌剧推广工程”中的最新成果。由于红色题材和民族体裁的双项加分,为山东一举夺得今年的文化大奖。

        巴洛克歌剧《塞魅丽》由于神话剧的内容,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较难体味。作曲家亨德尔作为巴洛克歌剧的代言人,近年来他的作品经常被翻新制作,成为当代艺术家再认识传统的模版。上海国际艺术节有意识地引入这部偏门戏,对于中国歌剧爱好者是个补缺,可以借机观察西方古老的题材、复杂的歌剧样式、其舞台是如何被重新定义、中国艺术家又是如何理解与完成的。

        虽然都是歌剧,但是这四部戏的时间相差近300年,内容迥异,中外有别,音乐与演唱方式和舞台呈现无法直接比较。四部貌似不相干的歌剧被请到今年的上海舞台上,显示出上海国际艺术节一贯的国际化信心和海纳百川的劲头。

        歌剧的音乐语言和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高度匹配,由于其复杂多样的艺术表现力和人类对于戏剧天生的热爱。歌剧史上的名作不断丰富和陶冶着世人的心灵,展现的是人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汇报》10.22 郝维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