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汽车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高于平均值,几乎所有股民都认为自己的炒股水平高于平均值,然而,如果真实水平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在平均值上下两端应该各有一半的人。由此可知,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真实水平,在认知心理学中,这被称为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可能源于人们对随机事件产生的控制幻觉。例如,大部分彩民在购买彩票时会自己选号。尽管从中奖概率上看,这与机器选号没有任何差别。过度自信也可能源于证实偏见。人们总是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证据,不关注与自己观点相抵触的证据。
过度自信还可能源于能力的不足,这就是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戴维·邓宁和贾斯汀·克鲁格所发现的DK效应。DK效应发端于一个笨贼的故事:1995年4月19日,美国匹兹堡的两家银行相继被同一名劫匪抢劫。警方在调取监控录像后惊讶地发现,这名劫匪没有戴任何面具,在走出银行之前,他甚至还对着监控摄像头微笑。在当地电视台播出录像内容,警方很快就获得了线索——嫌犯是麦克阿瑟·惠勒。对于自己身份曝光,惠勒感到难以置信。“我明明抹了果汁呀。”他嘟囔道。原来,惠勒偶然发现柠檬汁可以用作隐形墨水,于是他认为,把柠檬汁抹在脸上,摄像头就拍不到人脸。
戴维·邓宁认为,这个故事表明,最缺乏知识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欠缺,而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于是他决定和自己的研究生克鲁格一起进行一系列实验来检验这一假设。1999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刊登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测试中,那些实际成绩垫底的人总是高估自己的水平。对成绩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那些实际成绩排名前12%的人竟然认为自己的成绩将排名前62%!
能力不足者常常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从根源上看,DK效应源于人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今晚报》9.9 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