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24日 星期六

    冬奥雪场海坨山 抗日烽火曾燎原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24日   05 版)
    延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延庆和赤城交界的海坨山,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场地建设正日新月异。鲜为人知的是,在这白河、黑河、妫水奔流的层峦叠嶂之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岁月里,这一带曾经是日寇苦心经营的战略大后方,同时也是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海坨山,地处平北要津,北控坝上,西扼张家口,东镇承德,南守居庸。抗日战争时期,海坨山是平北地委、平北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在这里,平北抗日斗争从星星之火到烽火燎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26日,南口失守。日寇经居庸关、八达岭长驱直入,全面占领平北察南(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延庆、赤城、怀来等十县。

     

        1938年5月31日,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冀东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八路军第4纵队(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5000多人,兵分两路从平西根据地出发,途经昌平、延庆、怀柔、密云,一路摧城拔寨向冀东挺进。邓华率领的部队,经康庄、攻延庆,连破永宁、四海等日伪军据点。进入怀柔北部山区后,又在沙峪设伏,全歼尾随而至的日伪军200多人。宋时轮率部连续作战,打下南口、居庸关和昌平县城。进至延庆逼退千家店伪满守敌,再与花盆据点伪满洲军遭遇,一夜激战,全歼伪军一个营。

     

        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在敌人的心脏插入了一把尖刀,引起了日伪的恐惧,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平北百姓记忆中,老十团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他们。老十团,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步兵第十团。在平北老百姓的口中,前面冠一个“老”字,透出的是敬重、信任和亲近。

     

        老十团,是一支以“知识分子团”著称的英雄部队。队伍中有七十多名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青年学生,分别担任各级指挥员。第一任团长白乙化,字野鹤,满族,辽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白乙化身高一米九零,一脸大胡子根根朝上,经常是一袭白衣,一骑白马,在战场上足智多谋,神出鬼没。老百姓称他为“小白龙”,战士们称他为“白大胡子”。他的胡子赫赫有名,连鬼子向百姓逼问老十团下落,都一抹下颏问:“大胡子的,哪里有?”

     

        1940年5月20日,老十团挺进平北。不到九个月,就在延庆、丰宁、滦平、密云等地区,对日伪作战百余次,威震敌胆。对于插入敌人心脏的这把尖刀,日伪必欲除之而后快。1941年以后,敌人接二连三地对平北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叫嚣要“荡平平北,消灭十团”。面对敌人扫荡,白乙化屡战屡胜,越战越勇。

     

        十团一连二排四班班长陈永升,后来回忆那段艰难的战斗岁月:十团走进无人区,要吃没吃,要喝没喝,要住处没住处,真是铺着地盖着天。夏季夜里一身露水,雨天从头到脚浑身湿透,冬天夜里冻得原地跑步。我们盖房敌人拆,拆了盖,盖了拆。后来,我们从北平搞回一批花旗布,每个班做一顶帐篷,这才解决了住的问题。入冬后,战士们没有帽子戴,通过地下党搞来一批毡帽头儿,每人一个。老百姓称我们老十团是戴毡帽头儿、住帐篷的部队。

     

        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队沿白河向根据地进犯,白乙化在密云马营西山战斗中壮烈牺牲,30岁的王亢继任老十团团长。王亢心思缜密,骁勇善战,是“常胜将军”,深受百姓爱戴。延怀一带的老百姓,又送给王亢一个“老”字,亲切地称呼他“老王亢”。

     

        老王亢带领着老十团,在无人区里克服困难,顽强生存,避实就虚,屡战屡捷。双营诱敌战,速战速决杀鬼子;古城打伏击,智破日伪讨伐战;巧杀回马枪,痛打蒙疆骑兵队;布阵玉皇山,围点打援斗日伪;激战太子沟,活捉汉奸赵海臣;大战十三陵,一昼夜三战三捷……

     

        八年抗战,白乙化、才山、王波、吴迪、李荣顺等老十团指挥员,牺牲在了平北这片土地上。七十多位跟随白乙化走向平北的北平大中学生,只剩一半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1380人编制的老十团,先后有1200多人长眠在平北抗日战场上。

     

        八年抗战,平北军民对日作战共歼敌2.3万人,收复失地5万平方公里。昌延、龙赤、龙延怀三个联合县村干部、战士、群众共约14000人付出生命代价。主力部队指战员牺牲4000多人,平均年龄22.5岁。

     

        (《北京日报》8.15 杨立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