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事情,从政治、社会的视角谈了很多。今天换个切口,谈谈经济。
罢工罢课阻塞交通,食肆铺头被迫歇业。此一番冲击下,全球22个国家对港发出旅游提示,警示国民谨慎出行。香港入境旅客数量应声而跌。
7月中起约三周,访港旅客按年下跌1.5%,至7月下旬跌8.2%,7月底跌幅扩大至26%,8月初更跌31%。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入境旅游活动在零售、餐饮及住宿等行业创造的职位超过25万个。一份调查问卷显示,自6月以来,旅游业者收入平均下跌约75%。其中,四成受访者表示,收入下跌超过90%。
游客少了,零售业销售亦冷清不少。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销货价值跌超17%,服装下跌约8%。
香港有四大支柱行业,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和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四大行业中,旅游业已遭受冲击。按分析人士认为,冲击大概率将在其他支柱行业延续。
贸易及物流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21%,仅物流业便牵动超18万人的就业和生计。冲突加剧之下,若商家减少做买卖,或市场消费意欲低迷,难免对物流业造成负面影响。
金融业方面,从数据来看,香港资本市场近十年来的繁荣,与内地经济在资金和人气上的拉动密切相关。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共有1146家内地企业在港上市,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0%及总市值的68%。除股市以外,香港保险行业亦多有内地资金贡献。但是,一旦社会冲突加剧,前述情景还能延续多久?
近日,香港上半年经济数据相继出炉:二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录得负0.3%。港府对此也有清醒认识,今年5月便将年度经济增长预期从3.5%调低至2~3%。部分投行和顾问公司则更悲观,认为香港年度经济增长或低于1%。
(新华网 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8.11 云中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