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8月03日 星期六

    “小人书”启蒙

    《 文摘报 》( 2019年08月03日   02 版)

        儿童的艺术启蒙一般始于儿歌,而我则是启蒙于儿童读物。那时,邻居任大妈常带我到新华书店,买几本图文相配的小书;有空就给我讲书上的小故事,教我认字;而我更喜欢看故事上边那些有趣的图画。

     

        再大些,看书的欲望更强烈,更愿意看那些故事更长更曲折的小人书。当时,有专门的“小人儿书铺”,一个店面里只经营小人儿书出租业务,是为坐贾;相对的行商就是摆摊儿的,北新桥北边路西药店门口的高台阶上,就常有一个租小人书的摊儿。有成套连环画,如《水浒传》《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等,小心地套上布套;也有单本的,多是《朝阳沟》等现代内容、《鸡毛信》等革命故事,也悉心地给每本都加上一层牛皮纸外衣。一分钱看一本。那几级台阶上经常被小读者坐得满满当当。

     

        想看书?老指着大人给买,不现实,还是“自力更生”靠谱儿,我就跟着我哥晚上满胡同去逮土鳖。胡同里捉得不多,就上大街。第二天,把“战利品”卖给药铺,也是一分钱一个。

     

        后来又发现了不花钱也能看书的好地方。那时首都图书馆就设在国子监里,前院少儿阅览室里的画报、小人书,给我们一群穷孩子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直到工作后,我从南郊下班回北城的家,骑车路过王府井或花市,时不时就到那儿的新华书店里转转,翻翻少儿读物和连环画,碰上好的就买。不是看故事有没有意思,而是看画得好赖。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搞美术的以画连环画为工资之外的主要财源。现在许多响当当的大家,在那时都有精彩的“小人书”作品产生。画家杨兆麟回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1956年开始陆续出版的连环画《三国演义》,直到1963年,60本才全部出齐,共有约7000幅图画,累计印数超过一亿册,创造了连环画的发行量之最。据《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连环画卷》记载:20世纪80年代,连环画发展迎来鼎盛时期。仅1982年全国就出版了连环画册2100多种,8.6亿册,可见小人书的市场有多大。

     

        发展也会带来遗憾。美术作品有了市场,连环画就少了优秀作者。甚至那些老的连环画工作者也搁笔了。人家招呼大写意多痛快,工夫不大,价值不小,凭什么还吭哧吭哧地画“小人书”?赶上空调没普及的时候,画几百页连环画稿,让电扇吹得半边膀子麻木,都快偏瘫了,还不抵半天画幅国画值钱。

     

        市场经济靠“无形的手”调度资源配置,带来的结果之一是连环画质量每况愈下,甚至惨不忍睹。1985年以后,连环画就开始走下坡路。1951年创刊的《连环画报》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80年代,最高印量到120万份。那时我每期必买,而目前的销量已骤降到1万份左右,且已成为中国目前仅存的连环画画刊。

     

        以前连环画出版社的吴国英常到我家串门,约我画过些水粉儿童连环画,以及一些普通的黑白连环画,那时感觉很好,又练习,又有成果,还添了收入;后来他去国赴美,回国时,画油画之余,还给老东家画些稿子,并问我画不画,我说算了吧。一是我早过了有作品发表就三天睡不着觉的年纪,二是那稿酬标准对我这样的劳苦大众都失去了吸引力,何况那些高手?

     

        虽然后来收藏品市场上又兴起过一股“小人书热”,但收藏的属性决定了数量有限,所以终究改变不了其江河日下的局面。随着国门大开,“动漫”日渐“主流”。“引进”自然包括方方面面,但生吞活剥难免消化不良,现在的儿童读物充斥了太多的日本式“大眼儿贼”,我也就失去了闲逛“淘宝”的兴致。

     

        (《一个“50”后心中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焦尚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