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秋,编剧林杉完成了电影《上甘岭》的剧本初稿,但他总还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看见一篇志愿军女战士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中事迹的报道,林杉决定在自己的剧本中增加一个女性角色。就这样,卫生员王兰诞生了。出生于1936年的王清珍,如今已是耄耋老人。近日,我们来到湖北军区孝感离职干部休养所,听老人讲述曾经的峥嵘岁月。
1950年,在贵州威宁,当地的土匪恶霸纠缠年仅14岁的王清珍,要纳她为妾。正在王清珍无比烦恼之时,解放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在秦基伟的指挥下挺进威宁,围剿盘踞于此的国民党残部和土匪。解放军进城后的第二天清晨,王清珍发现,解放军战士们整齐地睡在马路两边,纪律严明。这番景象让王清珍对解放军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一来二去,王清珍萌生了加入解放军的念头,部队领导斟酌后决定收下王清珍,让她当医院的卫生员。不久,部队到了河北邢台,做开赴朝鲜战场前线的准备。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打响,当时还没人能预料到这将是一场多么艰苦的战役。美军的计划很乐观:用两个营的兵力在5天内拿下上甘岭。但是,经过43个昼夜的激战,已经投入了6万余人的美军惊讶地发现,中国军队的战旗竟然还插在上甘岭上。
在枪林弹雨中,还未满17岁的王清珍迅速成长。她记得,有一个伤员白天还好好的,给大家讲在前线如何作战,还想给王清珍留点东西作纪念。王清珍宽慰他说:“你赶快把伤养好,就是最好的纪念了。”没想到,到了晚上,值班的王清珍就听见这名伤员呼吸声大变。她忙拿出手电一照,只见伤员嘴巴化脓,连气都呼不出了。当时,既没有抢救器材也没有氧气瓶,王清珍只好将伤员嘴上的血清理了一下,赶紧做人工呼吸。护士长进来看了一眼,说:“去抬担架吧,人不行了。”王清珍转身就掉下泪来。护士长见了,劝道:“泪是掉不完的,伤员太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照顾他们。”
王清珍还亲眼见过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的遗体。她记得,那一年朝鲜的冬天格外冷。有一天,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烈士遗体,是黄继光。因为战况激烈,运回烈士遗体十分困难,卫生员们会认认真真地整理烈士遗体。王清珍见到遗体时,黄继光的双手仍然高举着,保持着牺牲时的姿势。他的身体完全被子弹打穿了,胸口布满了弹孔。
除了黄继光,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值得后世铭记。据十五军军史馆记录,仅上甘岭一役,和黄继光一样与敌人同归于尽、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38名。英烈名录上,还留着更多永远无人知晓的空白。
王清珍常说,自己只是万千战士中的普通一员。“电影《上甘岭》中的王兰是一个代表。在真实的战争中,还有更多跟我一样的女卫生员,她们都做得很好,她们都是王兰的原型。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在朝鲜战场上,王清珍以出色的表现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1958年,王清珍复员回到北京,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因为组织需要,她又二次入伍。如今,已经80多岁的王清珍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每当看到电视机上播放盛大的阅兵式画面,老人总会热泪盈眶。
(《人民日报·海外版》6.20 张贺铭 李贞)
(本版图片均为郭红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