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嫁给父亲那天开始,母亲便成了家里的财政大臣。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又多,母亲恨不得把每分钱掰开来花。那个年代,开源无门,唯有节流。每花一分钱,母亲都要认真记录。
清明回乡扫墓,我狠了狠心,包了一个6000元的大红包给母亲。我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娶妻生子,存款买房……日子过得焦头烂额。手头稍微松动,我便想起了母亲。2002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便独自居住,生活过得十分简朴。我想,母亲劳累了一辈子,该享受了!
“我现在不缺钱,你真莫给我钱!”母亲将我拿红包的双手拦截住。我再给,母亲再拦。二三个回合下来,我感到了母亲的坚决态度,只好败下阵来。
“我老喽,不要钱……我还有社保呢,一个月有三百多,花都花不了呢!”母亲将我拉到她的小房间,附耳悄悄对我说。隔墙有耳,财不外露,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母亲的谨慎之处。见我将信将疑的样子,母亲便窸窸窣窣从抽屉摸出一个小本子。
“我的钱真用不完,你看,我一个月最多只花六七十元,买米,买盐,买油。钱多了,没用,没地方花……”母亲边说边翻开小本子,我看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这是母亲的消费清单。我双手捧着小本子,随手翻阅起来。
“2月1日,买衣服一件,18元……”看见这条记录,我再次掏出大红包,塞给母亲说:“我给的钱,您尽可以买好衣服穿呀!”
“不要不要!”母亲一边坚决拒收,一边解释道:“穿得妖怪一样,难看死了!我就喜欢这种粗布衣服,耐穿,舒服,花钱也不多!”母亲这么一解释,我想起两年前,妻子花高价从香港买来一件色彩鲜艳的羽绒服,敬献给我的母亲。“穿这种衣服,羞死了!”母亲悄悄告诉我。她一直把这件羽绒服珍藏在箱底。
“3月1日,买菜籽,共13元……”看见这条记录,我有点责怪母亲。我对母亲说,“您年纪大了,不要种菜了,附近有菜市场,什么菜都有,也不贵……”
“我自己种的菜,一点农药都不打。你来看看……”母亲拉着我的手,来到她的菜地。原来,厨房旁新辟了几分菜地。母亲随手掐了一把韭菜,递给我说:“我种的菜,吃都吃不完,想吃就拔,新鲜得很!”
“3月28日,买鸡崽10只,15元……”看见这条记录,我心疼起母亲来。我对母亲说,“您年纪大了,种点菜也就算了。附近的菜市场,土鸡有的是!那些农民卖的土鸡,不会是假的吧?”
“好的土鸡,农民也不舍得卖,要留着下蛋呢!市场卖的土鸡,很多喂饲料的……”母亲一边解释,一边走向食盆,倒鸡食时,母亲嘴里“咯咯咯咯”唤鸡。我听得出,母亲唤鸡的声音远非年轻时那么清脆嘹亮,有些喘,有些上气不接下气。毕竟,八十多岁了!
母亲的消费清单,曾经是苦难生活的象征,如今它却向我展示一种别样的生命境界。
(《羊城晚报》6.18 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