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15日 星期六

    《牛虻》作者的晚年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15日   05 版)

        上世纪中叶,在中国,西方读物普遍缺乏,俄苏文学则一枝独秀。那时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成了一代文学青年的圣经。可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牛虻》并不是苏联作家的作品。它是19世纪末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创作的;而且它的出版很早,远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

     

        《牛虻》于1897年6月在纽约初版,三个月后它又在英国出版。可惜,这部后来在苏联和中国红透半边天的小说在它的故乡乃至整个西方却默默无闻。

     

        它的作者伏尼契很长寿,一直活到96岁。在她的晚年,她看到了自己的成功:由于这部作品在苏联影响极盛,关心文学的读者发现《牛虻》作者居然还活着而且就住在纽约!热心的读者发现作者伏尼契晚景凄凉。于是,1955年,苏联政府出面派了驻美使馆人员联系上她,送去了18种苏联文字的各种《牛虻》译本和一万五千美元的稿费,还在她家里为她放映了根据《牛虻》改编的电影。这笔钱在当时是巨资,据说当时纽约一栋房子的价格大约是一万三千美元。

     

        她全然没有想到,自己早在60年前写的作品,居然在世界的另一端引发了这么巨大的反响和崇拜。据不完全统计,《牛虻》在苏联售出了约两百五十万本,还数度被改编为电影、话剧、歌剧、芭蕾、音乐剧等大受欢迎。这里尚未包括,它在中国还被翻译出版了一百多万册哩!

     

        《牛虻》是一本宣扬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书。书中充满了铁与血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它激励了无数俄国和中国的革命者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没想到,这样一部革命文学的作者晚年却终老在纽约,而且这部作品居然最早也是在纽约出版的。据载,当年此书出版时饱受非议,被判为渎神且宣扬反叛、有毒害青年倾向。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小说出版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它却在遥远的异国大放异彩。

     

        伏尼契出生于爱尔兰,原名艾捷尔·莉莲·布尔。她出生不久即丧父,家境转寒,她主修音乐。1887年她到旧俄贵族家做音乐家庭教师期间接触俄国革命者、开始同情俄国革命。返回伦敦后她曾与恩格斯和俄国革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结识,受到了革命思想影响。艾捷尔后来跟从西伯利亚逃亡到英国的爱国志士伏尼契结婚,改姓伏尼契。

     

        当时的伦敦也是意大利革命流亡者云集之地。她经常和他们来往,从这些革命者中汲取了丰富的政治思想营养及源源不断的文学创作素材,为以后成功地塑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形象牛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伏尼契1920年代移居纽约。丈夫成为古董书商,她则靠改编音乐、教音乐和翻译谋生。同时,伏尼契仍然酷爱写作。除了《牛虻》外,她还写了其他小说,但它们的名声皆不能跟《牛虻》同日而语。

     

        1955年,伏尼契喜事连连。在她收到苏联稿费后,出版中译本《牛虻》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也通过她当时在北京外语学院执教的侄孙媳倍莎·史克教授联系到了她,并辗转从日内瓦给她寄去了五千美元稿费。激动的伏尼契得知她作品在中国这样大受欢迎,于1956年7月23日写了感谢信。

     

        晚年的伏尼契不再能教音乐,她勉力靠翻译为生。她的故居伦敦特勒斯公寓今天仍然是一个轩昂的美丽居所,除了伏尼契,这里也曾居住过很多艺术家、作家、明星和名人。举个读者熟悉的,比如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就住在这个公寓。

     

        (《北京晚报》6.6 海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