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毛泽东诗词中的赤橙黄绿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11日   06 版)

        诗词中的色彩让语言文字充满形象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物态化,表达着诗人的精神意念。毛泽东诗词中颜色词的运用和搭配也个性鲜明,瑰丽神奇。

     

        异彩纷呈

     

        毛泽东对色彩的感觉敏锐而又准确,既符合事物自身的自然属性,又契合人们的审美感知。“漫天皆白”“白云山头云欲立”“浪下三吴起白烟”“九嶷山上白云飞”“雪压冬云白絮飞”“白浪滔天”,“白”分别指水雾、云雾、雪花,都有“白”的特性。“歌未竟,东方白”,“白”指亮如白昼。而“一唱雄鸡天下白”之“白”,包含浓郁的政治色彩,是对“长夜难明赤县天”的彻底改变,寓意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便有精生白骨堆”之“白”,则充满鄙视和憎恶。“黑手高悬霸主鞭”“重庆有官皆墨吏”之“黑”与“墨”,指反动派政治手腕的凶残和卑劣。

     

        毛泽东使用颜色词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的直白,“索句渝洲叶正黄”,用黄叶指代秋天;有的含蓄,“延安无土不黄金”,用黄金寓意风清气正。有的诗句颜色词不露痕迹,但无“色”胜有“色”,如“雪花飞向钓鱼台”“鬓雪飞来成废料”,“雪花”即白色浪花,“鬓雪”即满头白发。“落花时节读华章”一句,说明时间是百花飘落的季节,但色彩斑斓却是其中应有之义。

     

        古诗中,描绘彩虹的诗句并不鲜见,如“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赵善括),基本上是就事说事,略显平淡无奇。但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一句,惟妙惟肖,想象奇绝,自有诗词以来,的确是创新出“色”的千古绝唱。“赤橙黄绿青蓝紫”几乎成为彩虹的形象代言。

     

        诗中有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历来是古典诗词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毛泽东诗词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传统手法。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是一幅英勇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雪里行军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一幅壮阔雄伟、浑厚悲壮的群山夕照图。“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是一幅温馨如意、秀色可餐的江南春景图。“红旗卷起农奴找,黑手高悬霸主鞭”是一幅对比强烈、爱憎分明的斗争形势图。

     

        毛泽东诗词写景最集中、最全面、最精彩的段落,当是两首《沁园春》的上阕,构思奇肆豪纵,境象开阔宏大,色彩多样统一,笔墨精细酣畅,俨然就是壮美河山的诗画长卷。《沁园春·长沙》上阕绘制了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湖湘秋景图。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堪比“霜叶红于二月花”;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可谓“秋水共长天一色”。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展翅高飞;俯瞰“鱼翔浅底”,波光粼粼的水下,鱼儿悠闲游动。《沁园春·雪》上阕,诗人极目骋怀,气势非凡地勾画出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景图。“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舒展寥廓之境;“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呈现静穆之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活灵活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白相谐,妖而不媚,艳而不俗,娆而有致。

     

        情有独钟

     

        毛泽东构思色彩绚丽的画面时,往往以红色为主色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寥廓江天万里霜”,充满着江河奔泻的无限激情,蕴藏着扭转乾坤的巨大力量,彰显着乐观豁达的博大胸襟,给人以奋发向上、奔放豪壮之感。

     

        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充分体现出他的政治家本色。就政治寓意而言,红色象征着革命,预示着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军队的颜色是红色的。毛泽东诗词多处展现“红旗”,如“红旗跃过汀江”“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周山下红旗乱”“红旗漫卷西风”“红旗卷起农奴戟”“壁上红旗飘落照”,“红旗”是出现频率最多的意象之一。红旗高扬了毛泽东的革命意志,红旗宣示了毛泽东的革命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中,“红装”指华丽的服饰。毛泽东表达对红色的贬抑,这是一个特例。

     

        (《学习时报》5.31 汪建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