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数学强国梦

    《 文摘报 》( 2019年06月11日   05 版)
    丘成桐

        丘成桐是谁?

     

        他有数学王国“凯撒大帝”之称,33岁就获得有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他是哈佛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直言不讳,批判数学界的学术腐败。

     

        1949年,丘成桐出生在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父亲丘镇英曾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的教师,丘成桐从小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14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顿。丘成桐边打工边学习,17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开始了他的数学之旅。因为成绩优异,丘成桐被推荐至美国伯克利大学深造,在那里得到了数学大师陈省身的言传身教。博士毕业后,他定居美国,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79年,丘成桐受当时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邀请,第一次访华。

     

        “我在香港长大,香港是英国殖民地,明显歧视中国人,所以1979年我到了内地感觉完全不一样。下飞机,我伸手摸了一下北京机场的地,我终于到了。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个事情。”说起脚下这片土地,丘成桐心底生起一种游子对故乡的情愫,“我从小学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哲学,一路长大,喜欢吃中国菜,喜欢听中国话。我前一些年跑去甘肃走丝绸之路,跟我在看历史书时的想法能够共鸣。假如我是一个美国人,我没有这些共鸣。我去英国看大英博物馆,去法国看罗浮宫都很有意思,但是引不起我的共鸣。这是一个情感的东西,对于国家的情感没有因为离开这个国家而改变。”

     

        之后,丘成桐有意招收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为中国培养微积分几何方面的人才。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丘成桐先后以零薪酬担任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数学中心主任。虽然不拿薪酬,但作为世界知名数学家,丘成桐却四处筹集资金,呼吁各方支持数学科研。丘成桐直言:“因为只有拿到经费才可以让项目运行得很好。”

     

        丘成桐生平立志只做好两件事情。第一,做出一等的数学研究;第二,为中国数学教育服务,帮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在丘成桐的带动下,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汇集来自海内外100多名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在数学前沿问题的研究、数学人才的培养以及数学思想和成果的交流方面,影响力与日俱增。通过各种方法,丘成桐给这些年轻的数学家尽量丰厚的收入,但明确规定,不准兼职。

     

        这有什么不合理呢?“举个例子来说,哈佛大学给我的职位,除了休假,是九个月薪水,假如我这九个月在其他地方兼职,就是犯法的。一个人无论多能干,分太多心都是做不好事情的。很多教授到不同地方兼职,到兼职的学校一年可能顶多就去一个星期,可是拿钱还不少,这是完全不负责任的。学生看不到他,老师也看不到他,可是系里面要做什么事还要由他来做主,这是霸权。”多年来,对于数学界的学术腐败问题以及其他不合理现象,丘成桐都指名道姓批判,往往身陷舆论旋涡。

     

        丘成桐直言不讳地说:“我从来没有后悔做的任何事,这个事情我不做,没人敢做,问题就改不了。那我到中国来干吗?大数据也好,人工智能也好,背后都是数学。没有基本科学,中国的科技突破不了,总是要跟着人家后面走。我看到大批天真同时有才华的小孩子,假如他们因为某种制度出不了头,我过意不去。”

     

        (央视新闻客户端5.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