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老年人贫血别大意

    《 文摘报 》( 2019年05月09日   04 版)

        提起贫血,尤其是轻度贫血,很多人并不在意,认为补补就好了。实际上,贫血只是一个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疾病。此外,长期慢性贫血对心、脑、肝、肾等都会造成损伤。老年人是贫血的高发人群,由于多合并慢性疾病,对贫血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做好贫血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老年人贫血大多是慢性病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气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对老年贫血的定义为: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

     

        老年人最常见的贫血是慢性病贫血(ACD)。慢性病贫血是一组由慢性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慢性感染等)、炎症、肿瘤和创伤等导致机体铁代谢紊乱所致贫血,临床表现为进展缓慢的轻度、中度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原料,一般情况下,这类患者体内的铁含量并不低,但难以往细胞内转运,导致血清铁蛋白偏低,参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减少。慢性病贫血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未完全阐明,这类患者应仔细查找慢性感染、炎症、肿瘤证据,排除原发疾病引起的失血及肿瘤浸润骨髓引起的贫血。

     

        老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而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常与消化道疾病有关,慢性失血及吸收不良是最常见的原因,消化道溃疡、结肠癌、炎症性肠病和血管畸形等多种疾病可导致消化道慢性失血及吸收障碍,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老年人并发症较多,需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或者激素时,消化道溃疡及失血发生率明显增高,极易导致铁的丢失。另外,营养不良也是老年缺铁性贫血的一个常见病因,因铁摄入不足所致。

     

        贫血越久越难纠正

     

        头晕、心慌、乏力、耳鸣、食欲不振等,都是贫血的常见症状。这些症状一般会进行性加重,且活动时明显,特别是随着贫血加重,食欲越来越差,造血原料摄入不足,导致贫血更重,形成恶性循环。

     

        一旦发生贫血,靠保健品或食补难以逆转。贫血持续越久,机体缺氧时间越长,对患者的各脏器损伤越大,且老年人多合并慢性疾病,对贫血的耐受性较差,宜尽早治疗。

     

        老年人预防贫血,应做到营养均衡,不偏食,多吃新鲜的蔬菜,蔬菜不要煮太久,以免造成蔬菜里的叶酸、维生素B流失。出现乏力、头晕症状时,尽早做血常规检查,从根源上解决贫血问题。

     

        (《大河健康报》4.26 王方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