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县镇留守老人的生活“危机”

    《 文摘报 》( 2019年05月07日   02 版)

        最近,一部刷屏的广告短片《老蹭》,反映了县城乡镇留守老人的生活状态。片中的老人叫老陈,今年65岁,老伴儿去世早,他只有一个儿子,前几年也外出务工。街坊邻里都叫他“老蹭”,因为他总喜欢蹭别人的:出门带火不带烟,在别人家串门儿待到饭点儿也不走,甚至还喜欢去镇上的有空调的卖场蹭凉。

     

        其实,老陈孤独的生活状态是广大空巢老人的写照。像老陈这样的留守老人,全国两千多个县城、四万多个乡镇和六十多万个村庄里,共有2.4亿多人。他们长期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不仅会加剧认知功能下降,更会进一步削弱其社会适应能力,最终与社会隔离脱节。

     

        如何安放他们的“养老梦”?从社会保障机制来说,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归属感与自我认同,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标准是关键。然而,面对中国社会老龄化和农村人口空巢化的现状,解决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精神危机和信息隔离的问题已不只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社会各界需要面对的常态化问题。

     

        事实上,针对老年群体的单纯公共服务供给,会加大老年人“受助者”“被施舍者”的心理定位,导致他们成为越来越沉默的群体,对于留守在广大县镇乡村的空巢老人来说,解除他们因为地理、信息隔绝而产生的物质匮乏、心理障碍等问题,才会让他们重新感受到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角色。

     

        不管是光鲜亮丽的大城市,还是海阔凭鱼跃的县镇乡村,真正吸引人的依然是一个地方满足美好生活的前景。当一二线城市依靠落户指标、就业机会、购房补贴等持续加码“人才争夺”政策力度,不断扩展城市容量和发展潜力时,三四线城市包括广大县镇乡村该如何自处?其实,这片广阔的区域就像分布在主动脉下的毛细血管,连接着这个国家最深处的民生,也呈现着县镇生活最生动的现实。

     

        (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 权云 4.29)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