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海洋命运共同体”彰显义在利先

    《 文摘报 》( 2019年05月07日   06 版)

        地球表面积的71%是海洋。海洋作为人类交往的重要载体和生活生产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以平等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海洋领域分歧,才能保护这一永续造福人类的“蓝色银行”。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人类海洋合作交流与资源共治共享提供了“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纵观世界历史,围绕海洋展开的侵略扩张与和平交往并存。“海上霸权”思想曾大行其道,且至今余毒未清。近代以来,随着海洋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彰显,围绕海洋展开的殖民扩张与列强争霸从未停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主张和平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上和平稳定。抗倭英雄戚继光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表明了保障国家海洋安全的决心。郑和下西洋中与各国平等友好交往、维护海上和平稳定的种种义举,至今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各国所铭记。

     

        东南亚各国人民对郑和的缅怀之意与非洲、拉丁美洲人民对黑奴贸易和殖民掠夺的深恶痛绝,反映了不同的海洋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的不同结果。“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义在利先、合作共赢”的海洋智慧。

     

        “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对“一带一路”的深化拓展。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海洋命运共同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理念,旨在通过加强各国间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分配体系,帮助那些在国际贸易体系中长期受到剥削、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国家更多地从全球利益分配中获益。

     

        (《解放日报》4.30 王志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