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30日 星期二

    做学问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30日   06 版)

      做学问需要避免什么、注意什么,这里讲三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分业与综合。

      所谓的分业,是王国维先生在《教育小言》里说到的。他认为,今天是一个分业的时代。以前,我们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随着学问的进展,大家分得越来越细了,搞古典学的不懂时学,搞文学的不得史学、哲学。但近现代以来,不少大师其实都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式的。

      王国维的上述判断,对分业其实没有任何贬义。他自己显然也是关注广泛、善于综合的大家。事实上,在分业的时代,学人尤其要有综合的视野。

      由此,我们要处理好这对关系。一方面,要做一个专门家,在分业的时代把自己的专业做好;另一方面,始终要有一个综合的视野,因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不再单纯、不再有严格的学科边界,而是与周围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研究中国当下的问题更是如此。

      第二个关系,问道与问学。

      学无止境。当我们把知识边际扩大的时候,外延面的未知也就更多,纷纭交杂的问题向我们涌来,让我们总觉得追不上。所以,问学是一个终生的过程。这个世界的问题是处理不完的,但当你想处理或必须处理时,你就需要有一个更高的命令作支柱。这个支柱就是问道。

      一个人问学的目的是什么?弄清楚每一个问题,是学人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兴趣所在。那么,弄清楚这些问题是为了什么?这一点上必须指出,中国的一切学问都要从它的起因上说起。中国人问学的目的从来是为了问道,不仅从起因到动力是如此,而且最终的目标也是为了问道。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专注一隅而不及其余或者说不关心更广大问题的“书呆子”。

      第三个关系,知道和知识。

      这个世界,追求知识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知道分子,一种是知识分子。知道分子认为,自己对研究的东西都能通晓,甚至无所不知。知识分子则不同,他对所知道的东西不止于通晓,而且会解构、会批判,会向这个对象投去自己的光束,使之产生新的东西。所以,千万不要以做一个知道分子为满足,而应以做好一个知识分子为追求。

      知道分子经常在书斋求知,把知识弄得很精细。这自然是好的,许多时候还很有必要。但是,知识分子还将启蒙的担当视为自己的天职。“启蒙”就是必须时刻不忘自己对社会是有责任的。在我看来,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回馈社会、服务大众,要保证这个社会的价值观能得到导正。

      (《解放日报》4.23 汪涌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