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谁拿了我的减税奶酪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25日   01 版)

      4月1日,《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将增值税税率下调。

      “减税力度这么大,当时手掌都拍红了。可高兴没几天,我们就看到大型商超在系统里把供货价直接下调了2.6%,理由就是国家降低了增值税。”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林乐(化名)告诉记者。另一家食品制造企业的董事长王武(化名)也说,降价2.6%,相当于把制造企业本来应该获得的减税红利,全部装进零售商自己的口袋里。

      国家降了税,供应商应该让利给零售商,零售商再把这个红利让给消费者。某上市公司分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刘先生向记者展示的供货单上,供货价格虽已下调2.59%,但是,他发现,超市里零售价格并没有跟着下调。

      对此,一家大型商超的高管刘刚表示,降税以后,其商超里的一万多种商品最近都在降价。然而,林乐并不认可。他认为,商超对价格的控制要从全年来看,“他们有定价权,有时候做特价活动,有时候又恢复原价,或者上调价格。我估计,全年的平均价格并不会下降。”

      “降不降价,不存在谁攫取减税红利的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博弈。”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说,国内当前的减税传导机制还不是很畅通。“谁更强势,谁的话语权就更大。”

      王武表示,多年来制造企业始终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大型商超对利润控制就是切香肠,切到极限,制造商玩不下去,就只能退出。”

      (《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7期 王红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