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里,大家都在认真观影时,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大笑一声,闹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而他的妈妈就坐在旁边不管不问。旁边的一个大人受不了,让孩子的妈妈管一下孩子。这位妈妈却说“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我不能抑制他的天性。”
这种不理会他人感受、一味放纵孩子的行为不叫“释放天性”,只能让别人说你家孩子没教养。释放天性不是说要对孩子身上的一切特点都听之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把控好孩子的各种天性是否合理,是否对他有利,再决定是否要释放。不要打着“释放天性”的口号,害了孩子。
这些年,西方的教育方法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之前见过一位妈妈,来自很普通的一个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读了某位著名专家的书之后,决定效仿他的育儿方法:孩子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再也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至于学习成绩,兴趣是最关键的,决不强求。三年后,孩子本是中等偏上的成绩,现在基本都是垫底,别的孩子都有一两项特长,她的孩子没有任何特长。打游戏倒是很厉害。别的孩子从不带手机去学校,她的孩子每天玩手游的时间超过八个小时,上学经常迟到……她不明白,为什么放养的育儿方法,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
“自律意识”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自律能力是很重要,但是却不是天生就拥有的,而是要慢慢训练才能实现。自律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家长想放养的前提是先帮孩子养成强大的“自律能力”。
(“国馆”公号 2018.4.17 用文化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