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4月16日 星期二

    参差多态的招牌方有城市“烟火气”

    《 文摘报 》( 2019年04月16日   02 版)

      不久前,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的门店招牌,全被换成黑底白字的统一样式,引来一些争议。静安区总工会回应称,相关单位在外立面整治过程中,对店铺招牌的颜色搭配考虑不够周全,将及时作出整改。

      其实,类似事件此前在昆明、三亚等地也曾发生,有的甚至要求招牌的字体、颜色、大小一模一样。“黑白配”“黄绿配”“红绿配”招牌频频出笼,归其原因,是一些地方把整治招牌作为美化市容市貌的抓手,不征集意见,不周密设计,不区分商铺类型搞“一刀切”,有的开出统一招牌这剂“速效药”只是为了应付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评选的检查。从这个意义上说,门店“统一着装”,与其说是审美的问题,不如说是治理的问题。

      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要不得,但城市风貌的“面子工程”理应得到重视。我们承认,意识到城市色彩的重要性,是规划、治理观念的一种进步。但店铺招牌作为城市门面的重要组成,其首要问题恐怕不在于“颜色搭配是否周全”,而是形式是否应该统一、千篇一律是否美观。其实,当移动与联通“齐飞”,食材共建材“一色”,招牌自我标识、区分彼此的功能就丧失了,一眼望不到头,何谈吸引顾客。进一步说,招牌的多样性彰显着城市的烟火气和创造力。从上海南京路、香港铜锣湾,到东京的新宿大街、纽约第五大道,错落有致、风格不一的招牌,印证着城市的繁荣发展。

      但尊重个性,不等于放任自流。上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为迎接奥运会,各种建筑拔地而起,但浓妆艳抹的招牌、五颜六色的广告,引来市民不满。这次“色彩骚动”事件,理应成为中国城市规划的“前车之鉴”。所谓“五色使人目盲”,有关部门理应做出规范和引导。

      就城市规划而言,需要综合文化性格、传统特色、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一个都不能少;需要综合治理者、专家、市民等各方的意见,一家都不能落。随着人们创造性的不断激发,社会文明水位的不断抬升,相信每一座城市都会找到自己的“主旋律”。

        网友说

      一块两毛五:现在城市规划把招牌弄的全部一样,导致我经常走错店面。

      孙大嘴闯天涯:店铺招牌,首先强调坚固性安全性,其他的要根据店铺特点去设计搭配,才符合发展规律。

      M.H.Ding:我的家乡也是这种风格,确实想说需要规范的不是招牌外观,而是城市风格和建筑底线,千篇一律并不好看,在保守底线的范围内让城市五彩斑斓才应是我们的追求。

      (综合中国经济网、人民网 4.9 石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