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患者中,约40%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首要致病因素。
临床发现,糖尿病发病时间越长,造成的眼部损害越重。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可减缓眼病的发生;而血糖控制不好,会使眼病提早发生。同时,1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多发,而且往往比2型糖尿病发病早且严重。
糖尿病患者看东西有时清楚、有时模糊,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视力会随血糖变化在一定程度内波动:当血糖升高时,晶状体渗透压升高,发生近视;当血糖突然降低时,引起相反变化,发生远视。视力变化时,应注意检查血糖。
按我国分类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2型6期,从1期至6期病情逐渐加重。前3期也可称为非增殖期,表现为微血管瘤、小片出血、渗出;后3期称为增殖期,病情较重,表现为眼底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视网膜脱离。由于大部分DR患者病情进展缓慢,因此需要定期眼科门诊随访,以监测病情,阻止进一步恶化。
DR治疗,控制血糖是关键。1至2期患者可药物治疗,通常采用改善微循环和止血药,以及碘制剂等口服药物。对于3至4期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眼内注药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对于病情较重的4至6期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可恢复部分视力。DR患者需终生随访。
最后提醒患者,要定期到正规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监测眼底变化,根据医生建议接受针对性治疗,评估和预防疾病进展。
(《文汇报》3.19 蔡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