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身受重伤,治疗不见好转,且花费已远超个人能力,面对父亲的生死,江苏常州一位吴先生在网上发帖,“救不救我父亲请你投票”,请网友替自己作出决定。
为人子女,关键在于尽到应尽的义务,自己无愧于心,将父亲的治疗选择权交与网友显然不合适。但令吴先生苦恼的三个问题,则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一是治愈概率小的情况下,子女及患者该如何理智面对?即便当下医疗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但医学仍有许多未能征服的高峰。那么,对于这些治愈概率很小、治疗价值不大、需长期较高财力投入的疾病,作为经济能力有限的儿女,该作何选择?
二是大病救助问题。一个家庭的能力毕竟有限,面对一些重大疾病难免力不从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救助体系能否继续细化,形成更广泛的覆盖面?当下,国家有关部门在不断提高大病救助标准。社会保障兜底,值得期待。
三是临终关怀问题。吴先生说:“父亲多次用尽全身力气,跟我说,不治了要回家。”这涉及的其实是临终关怀的话题,在面对疾病不能逾越困境的时候,是让患者有尊严地死去,还是让亲人“插满管子”痛苦地离开?子女的孝心和患者意愿,该如何平衡?
总之,“投票决定救不救老爹”确实不妥,但先别急着宣泄情绪,其背后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正义网 3.19 郝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