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广告语常常带有夸张的成分。但夸张过度,便混淆了是非,有欺诈之嫌。
比如,某些办学机构常常打出这样的广告语:“输,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乍听起来似乎入情入理,却经不起推敲。哪项比赛是在起跑线上论输赢的?外国谚语说:“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意即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试举一二实例。
唐代诗人陈子昂青少年时期是个浪荡公子哥儿,常与乡里的混混儿结为伙伴,一起涉猎、赌博,可谓“输在起跑线上”了。直到十七八岁入乡校(地方开办的学校)后,才有所悔悟,便痛下决心,闭门谢客,发奋苦读,数年之间饱览经史百家。这位“输在起跑线上”的年轻人最终成为学者大儒。
王安石曾作《伤仲永》一文。仲永出身于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五岁时,忽然啼哭着向父亲索要笔墨。仲永父亲感到惊异,便到附近邻居家借来笔墨。仲永立即写出四句诗,文辞与内容都很好,并自己给诗命名。仲永父亲拿着儿子作的诗给全乡的秀才们传看。从此,仲永便作起诗来,乡里人都以为奇。仲永父亲便天天带着儿子遍访同乡的人,而不再叫仲永作诗了。到十二三岁时,仲永作的诗就大不如前了。到二十岁时,仲永与平常人一样,不会作诗了。这位“赢在起跑线上”的年轻人,最终一事无成。
可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但这句广告语毕竟有劝导人及早努力,不可懈怠的意思,这是可取的一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3.15 鲍奕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