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体活动中,你是否常常想要与他人交流,却不敢发言?在人际交往中,你是否总是想到糟糕的后果,不喜欢成为话题的中心……如果你有类似的经历,那么,你或许就是一个害羞的人,可能在社交和社会适应上存在困扰。
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所有族群中,害羞在亚裔美国人中尤为普遍,这一现象也从跨文化调查中得到了证实:他们研究了很多国家的人,其中中国人和日本人尤其害羞。在亚洲文化中,害羞往往被当作一种美德,如晚辈对长辈尊敬、谦逊和低调的举止,人们更愿意成为团体中的一员,而不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但是,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自己不要害羞,或者没那么害羞。
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建立了害羞诊所,旨在探索和试验不同的治疗方法。确证了其中三个主要的治疗策略都可以明显减轻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害羞症状,这三个主要策略分别是:
1.减少焦虑:运用冥想练习、放松练习和机能反馈疗法等方法减少焦虑;
2.认知重建:纠正害羞者给自己的消极信息,使他们变得更加积极,并愿意获得支持;
3.培养社交技能:通过示范、在小组中公开表演、建设性反馈等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基本的社交技能。
害羞者往往会陷入人际关系的窘境:内心渴望与人交往,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他们宁愿选择孤独,也不愿承担被拒绝的风险。事实上,只有承担交往的风险,才有可能建立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
(《广州日报》3.4 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