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向西看”的模仿惯性当止

    《 文摘报 》( 2019年03月26日   01 版)

        叶永青近日就比利时艺术家西尔万指控他靠抄袭自己的艺术创作谋利一事发布公开信,不过不是大众期盼的道歉,而是称“这不是事实”。

     

        翻开中国当代艺术史,有太多和西方艺术名家疑似的面孔,甚至有人发现,在全国美展入选作品中,也有抄袭者的出没。一位业内人士说,叶永青事件爆发后,美术界有许多人讳莫如深。有一个原因是“那一代人”都学习借鉴过西方。

     

        艺评人张未指出,在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国外展览中带回的海外画册成为最紧俏的物品。每一个国家在刚刚打开国门时,都面临一个模仿学习西方的时期,文化上的互相借鉴抄袭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所必然经历的阵痛。

     

        如今,互联网资讯发达,中国和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深,使得流行于上一个时代的借鉴乃至抄袭现象变得无处遁形。张未说:“叶永青不是个案,而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在当时有它的合理性,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认为,不仅是艺术界,在信息不发达年代,学术界也有不少人将外国的学术著作中较新的学术思想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发表出来,这些学者有的后来被证实抄袭,身败名裂,但大部分没有得到认真反省。

     

        毛时安认为,进入21世纪,我们更要有文化自信,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模仿、拼凑甚至抄袭,我们的文学艺术要创造自己的,有鲜明民族印记、中国印记的作品。学术界也要提供有鲜明个人思考和国家思考的思想资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

     

        (《解放日报》3.20 钟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