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一套戏服,游走在武侠世界的游戏玩家,瞬间化身成梨园里的青衣、老生、花旦,看戏服,凤冠上华美,盔帽上绒球的绒毛清晰可辨,一举手一投足,便是标准的水袖翻飞,若是意犹未尽,能够“召唤”戏台,唱上一段《穆桂英挂帅》。
这是网游《天涯明月刀》与上海京剧院合作的最新主题版本《曲韵芳华》。原本以武侠为主题展开的游戏,能让玩家接触到京剧无疑是一种新奇体验,上线当天京剧主题服饰已有近万人体验。
京剧院愿意选择这款游戏作为试水,副院长吕祥告诉记者,是因为看中这款成熟游戏背后有3000万的注册用户,其传播效应远超一场演出、一次讲座。当然更打动戏曲院团的,还是游戏主创对待传统艺术的尊重态度。利用最新的动作捕捉、表情捕捉技术,把演员的身段“复刻”到游戏之中。让游戏中的角色与京剧的行当、流派有所呼应。就连戏台“出将”“入相”如何摆放,立旗上云纹下海水纹的细节也被原汁原味地“还原”。
事实上,在游戏领域,跨次元合作中不乏尴尬案例。一款换装手游曾推出过昆曲、京剧主题的精美服饰。不过,在同期推出的主题搭配赛中,游戏以“海岛冰轮初转腾”为题目邀请玩家参与搭配赛。由于缺乏戏曲知识,年轻人并不知道这是《贵妃醉酒》的唱词。投票结果的前几十名,清一色是“冰雪女王”的造型,在网络引发不小的议论——留给年轻人的,不过是服饰很美的浅显印象,遑论其背后的戏曲常识、故事内容。
这样失败的例子也带来了一些启示:对于游戏动漫公司,需要对传统文化多一些敬畏;而对戏曲院团乃至所有传统文化从业者来说,绝不能以为搭载上流行文化,就能坐等年轻受众涌入,如何把动漫、游戏同样作为艺术作品打磨,了解年轻人所想、所爱,才能帮助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
(《文汇报》3.17 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