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3月16日 星期六

    造梦者刘野

    《 文摘报 》( 2019年03月16日   06 版)
    刘野油画作品《阮玲玉》

        2018年底,刘野在上海办了一次个叫“寓言叙事”的画展,地点选在离静安寺不远的Prada荣宅举办,这是策展人乌多·蒂特曼的建议。荣宅本是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的家宅,2017年10月,修缮后的荣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宅内朱红浅碧,珐琅砖与藤蔓装饰相衬,处处透着旧上海滩的风韵。在灯光中,老宅更显出历史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一边烘托着画中阮玲玉、张爱玲的忧思,另一边又跟匹诺曹、米菲兔这些可爱的形象形成对比,让人陷进了时空交错的遐想中。

     

        视觉上的对撞之外,乌多更想说的是刘野作品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刘野是那种不多见的能够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艺术家,他的画面之中除了中国的种种痕迹,也有蒙德里安、米菲兔、匹诺曹。这让我从一开始观看他的作品时便印象深刻且没有陌生感。”在刘野的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表现对象,他几乎什么都画,邓丽君、齐白石、切特·贝克,竹子、书本、花卉、麻雀、建筑。他不拘于内容,而是把所有这些都通过自己的编码程序,转化成刘野式的语言。看他的作品就好像走进了一个主题公园,他营造出一个梦境,供人暂时逃离现实。    

     

        刘野出生在1966年,地道的北京人。父亲是儿童文学作家,母亲是语文老师。刘野回忆说,小时候爱写,但父亲总不让他写,说“写作太危险了,你不能当一个作家,但可以当一个画家”。他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多书,书里有各种各样的插图,他没事就翻着玩。因为“文革”的关系,后来父母把这些书都藏了起来,但他还是能找出来一些。儿时看的书对他的影响很大,像《马雅可夫斯基选集》里的插图,那时候能看到这样的书的孩子很少。15岁时,刘野考上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工业设计,在工艺美校学习,相当于学了一个“二手的包豪斯”,包豪斯推崇理性、科学、简洁的现代设计,又讲究设计、建筑、艺术之间的共通,再加上那时是中国平面设计的一个黄金时代,这种讲究平衡感的审美态度几乎体现在了刘野后来的每一件作品中。

     

        从工艺美校毕业后,1986年,刘野考上了中央美院壁画系,读了三年,没等到毕业又去了德国读书。真正开始形成个人风格的作品出现在90年代初,作品中有可爱的卡通形象,纯度很高的大面积背景色,童话中有点小诙谐、小邪恶,画中人物总带着孤独而忧郁的灵性,不激烈不极端,有秩序也有平衡感,温温吞吞的一个个彩色的梦。

     

        2019年2月17日,最新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报道中探讨了“为什么艺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解药”这个问题。报道中说,面对紧张的时局和巨大的压力,我们总是处于偏执、贫穷、不公正、创伤、怀疑、绝望之中,但总有那些隐藏着的被遗忘的快乐或未被记住的和平是与美相关的。艺术推崇的正是这一切,绘画、音乐、电影、戏剧都有这种让人乐观的功效。

     

        在看到这一期杂志时,我很快就想到了刘野的画。人们归根结底是想要美的,要美好的事物,即使要不到,也得短暂地跳进艺术里逃避一会儿。

     

        (《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10期 薛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