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福建,后来流传到台湾。最早的布袋戏又被称作“扁担戏”。早年间售卖糖果的行脚商,为了讨生计,挑着担子四处卖糖果。有些行脚商会找一块布套在手上,讲一个故事把孩子们吸引过来。故事讲到关键处时,他突然停下对孩子们说:“你们要买糖果,我才会把故事讲下去哦。”布袋戏就这样诞生了。
流传到台湾后,布袋戏经历了3个阶段:掌中戏、野台戏和影视剧布袋戏。掌中戏是传统布袋戏的标准形态,戏偶只有人的手掌大小,通过手指的屈伸来操作戏偶。野台戏则是指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的布袋戏。黄立纲的父亲、今年87岁的黄俊雄,是一位野台戏大师。
“父亲是在野台戏时代走红的。”黄立纲说,“早年间父亲表演的布袋戏,观众很多,场场爆满。甚至有人在场外卖黄牛票,还有人偷偷溜进剧场里面看戏。”
然而,黄俊雄在事业如日中天时,突然做出了一个让家人都惊讶的决定:转战电视荧幕。“我认为他也是不满现状、不甘心,”黄立纲说,“一个剧场里面能够待多少人?1000多人就算了不起了。可是我上电视之后呢?可能有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在看啊!所以父亲当时毅然决然地上了电视。”
1970年,黄俊雄改编了父亲黄海岱的《忠孝节义传》,把里面的主角史炎云更名为史艳文,在台湾的电视台推出了第一部布袋戏电视剧《云州大儒侠》。当年3月2日,《云州大儒侠》首播,在当时的台湾社会引发了巨大轰动。节目开演时,农民不下田,商店不营业,几乎人人都守在电视机前看剧。那是属于黄俊雄的辉煌时代。
2009年,黄俊雄的小儿子、金光布袋戏接班人黄立纲犹豫着是否要放弃布袋戏。在此之前,他经历了自己布袋戏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挫败。这一年,由黄立纲独立创作、导演并配制口白(旁白)的《黑白龙狼传》问世。这部几乎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作品在发行时遭遇惨败。有人甚至说,黄俊雄的儿子怎么能配音配成这个德性呢?
2010年,失意的黄立纲转行做起了漂移赛车手,连续2年横扫台湾漂移赛冠军之位。在赛车中找到自信的黄立纲一度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赛车手。但是他的内心依然纠结。“不晓得为什么,每次在得到很高荣誉的时候,就又想到了布袋戏这件事情。”
2011年初,黄俊雄开始了史艳文故事的百场巡回演出,黄立纲去给父亲帮忙。在台北的一次演出,成为黄立纲布袋戏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在台北大剧院,史艳文和藏镜人的故事新篇《决战时刻》上演了。这是一场关于史艳文和藏镜人数十年恩怨情仇结局的演出。《决战时刻》讲出了黄俊雄40年前创造史艳文和藏镜人时想表现却没有表现出来的故事——对抗多年的史艳文和藏镜人竟然是一对孪生兄弟。
《决战时刻》演出之前,公演的消息就已经引发了轰动。许多黄俊雄的老戏迷慕名而来,大家都想看看史艳文和藏镜人的结局究竟如何。然而台北剧场演出前夕,黄俊雄突然宣布身体不适,委托儿子黄立纲替自己演完这场戏。黄立纲非常紧张:“那一次就像我人生中第一次体验到老婆要生小孩子的感觉一样。”
带着戏迷们的期待、过去失败的阴影以及对演出结果难以预测的忐忑心情,黄立纲上场了。公演持续了4天,那是黄立纲人生中最开心的4天。因为获得的评价全部是好的。观众在现场看到哭,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在掉眼泪。大家看完出来之后侃侃而谈,一直在讨论着剧情。
演出结束后,在半夜12点赶回家的黄立纲发现,老父亲默默站在门口,为他鸣放鞭炮庆祝。在响亮的鞭炮声中,黄立纲的眼眶湿润了。黄立纲从此正式接手金光布袋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布袋戏时代。
“金光布袋戏节奏是国际化的,但是骨子里流的还是中国人的血液。”黄立纲说,“我有一个心愿,就是让不同时代的人都能看到不同时代的史艳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2.21 严冰 杨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