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3月09日 星期六

    挂拉枣

    《 文摘报 》( 2019年03月09日   02 版)

        挂拉(le轻声)枣是老北京人冬天的零食。深秋的枣树梢上挂着熟透了的大枣,把这种枣摘下来,先用铁钎子从枣蒂部将枣核顶出去,剩下中空的枣肉,再用绳子从孔中穿过,一挂一挂地吊在屋檐下晾干。所以得名“挂拉枣”。老北京住房大多是一间屋子半间炕,那时冬天比现在冷多了,城里还能烧煤球煤块,可出了二环的大片农村,就靠捡柴禾烧黍秸杆取暖做饭了,家家利用做饭的余热就烧了热炕。所以有谚语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热炕头就是把枣烤干的好地方。炕烧热后,从屋檐下取下已晾成半干的枣,放在热炕不碍事儿的四周边,慢慢烤上几天,烤到一点儿水分也没有了,一咬嘎嘣脆,满口甜酥那叫一个好吃。

     

        那时物质贫乏,到了冬天大雪纷飞,万物凋零的日子孩子们的零嘴儿就更少了。应时而生,卖“挂拉枣”、卖“半空花生”的小贩格外受欢迎,这些小贩多是京城周边农民,趁农闲把自家烤制的枣进城兜售,他们清早出门,或挎藤条筐或背面口袋,或胡同街巷吆喝,几分钱一大碗,或庙会地上铺块布,摆成几小堆儿,几分钱一堆儿。枣在北京不值钱,家家院里有枣树,但这烤制功夫就费劲儿了,而且烤完了味道也变了,在枣的甜香中又加入了酥脆,老人不蹦牙,小孩咬得动,便宜好吃,那真是冬天里的念想啊!而卖枣的农民因为是自制,家又近,成本低,闲着挣点零花钱也自得其乐。那时我家后院住着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我叫他七爷,就常买些“挂拉枣”当下酒菜,见我总好奇的看着,就拿几个给我吃,我这一尝大有“此食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食”的感觉。打这儿以后一听到胡同里的叫卖声,就缠着大人给买些甜美酥脆,好吃不贵,几分钱一大碗的“挂拉枣”。在寒风呼啸的院子里边玩边吃,那真是颗颗脆枣齿留香,冰天雪地添精神。

     

        (《北京晚报》3.1 何大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