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月12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的一项法律修正案,为了符合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现状,未来在法国所有中小学的正式文件中,将把“爸爸”和“妈妈”,改成“家长一”和“家长二”。这意味着法国家庭模式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项修正案的出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遭到保守派人士的反对。然而,即使法国人在婚姻和同居协议中的95%为异性伴侣关系,如今仍坚持修法,其意义何在?
作为欧洲第9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法国亟需调整大众心理和修改法律规定,以引导自己的社会建设。虽然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但也强调多数应当保护少数,不能牺牲少数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左翼政党的说法,新修正案旨在通过立法,来保护不合常规的儿童免遭霸凌,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保有尊严。同时,儿童也将对同性恋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更加习以为常。
与许多照顾少数派的政策后果相同,法国观察人士对新修正案的担忧之一在于,会不会造成对正常家庭的“逆向歧视”。毕竟大多数人并不是同性婚姻,不存在仔细区分称谓的问题;担忧之二在于,所有家长都必须选定一个次序,谁先谁后有可能导致家庭矛盾。
法国的立法初衷是消除等级和歧视,这当然是好的。然而,社会建设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争论和分歧都是正常的,所以,人们不妨淡然视之。
(《新京报》2.22 蔡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