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2月02日 星期六

    市府变迁记

    《 文摘报 》( 2019年02月02日   05 版)
    正义路2号旧照

        1月1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迁址公告,人民政府机关由东城区正义路2号搬迁至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正义路2号从前清王府到日本使馆,再到1949年之后成为北京市府所在地,在一个多世纪中,这里见证了古都的沧桑巨变。

     

        从王府到市府

     

        老北京有句童谣:“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正义路2号院这片土地的初代主人,正是京城百姓口中富可敌国的肃亲王。

     

        末代肃亲王善耆,即川岛芳子生父,自小英武过人,传说曾空手夺取洋流氓的手枪。可惜这位末代肃王爷空有一身武艺,却保不住自己的家园。

     

        1900年,庚子战乱席卷京城,善耆携家眷追随慈禧太后西逃。人去楼空的肃王府不幸成为交战双方开火的屏障,百间华厦被毁,仅花园一角尚存。王府被毁的惨状,亦是当时国家遭劫的缩影。更大的劫难还在后头——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肃王府及相邻的皇堂子、詹事府等建筑都被纳入东交民巷使馆区属地。肃亲王府也有了新的“身份”,据《燕都丛考》记载:“肃王府为日本正金银行、日本使馆及日本兵营占用。”

     

        日本新使馆建筑由日本近代建筑师真水英夫操刀,在原先肃王府花园的山石形制上,一片近代西欧集仿主义风格(又名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开始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新的建筑群成为日本新使馆。此后十余年,这几座浓荫掩映的小洋楼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推行对华战略的第一线。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整改御河桥、东交民巷一带,分别以“兴国”“正义”为两侧道路命名。原先日本使馆所占领的这片土地,随即称为正义路2号院。上世纪40年代末,这里曾短暂作为国民政府华北“剿总”司令部的办公楼。几年之后,几经沧桑的正义路2号院迎来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进驻。

     

        市府沧桑

     

        正义路2号院在一百年间换了三个主人。

     

        现今,在东四和交道口之间有一条府学胡同,这个“府”指的就是明清两代北京的“市政府”顺天府。明顺天府署是北京作为国都的首个地方行政机关,清袭明制,把衙门开在当时皇城东北角,即如今的鼓楼东大街、交道口一带。

     

        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机关仍依清制,称顺天府。后改为“京兆地方”,直辖于北洋政府,并设京师警察厅,掌司法、消防、督察等事务,以警政代替行政。改制前最后一任顺天府尹王治馨本是袁世凯家的账房先生,后因贪腐被袁世凯绑赴德胜门外枪决,成为民初奇案之一。

     

        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在新华门附近挂牌开张。和“憋屈”的顺天府署比起来,这个由北洋内务总长朱启钤主持的新衙门很快推出了《京都市政条例》,从交通、卫生、市产、工程、学务等方面,推动着古老的东方帝都向具有现代城市风貌的国际大都会转型。十余年间,瓮城拓为马路,禁苑变为公园,环城铁路建成,故宫博物院面向市民开放。北大、燕大、清华、辅仁等现代教育机构吸引着全国的知识精英,奠定了北京文化中心的地位。

     

        北伐胜利后,民国首都迁至南京,京都市政公所和京兆地方一同被撤销。新成立的北平特别市政府迁至中南海,是直辖中央的重点机关,迎面而来的第一道考验,就是失去首都光环后的北平城市定位问题。凭着丰厚的文史沉淀和满城名胜古迹,北平优雅地递出了两张新名片:教育和旅游。十年中,古城北平以文化中心的身份,与政治中心南京、金融中心上海交相辉映。时任教育部长兼北大校长蒋梦麟这样描述北平城内崇文重教的氛围:“在过去,旗人出生以后就是贵族,但现在已经与平民大众融为一体……唯一的贵族阶级是有学问的人——画家、书法家、诗人、哲学家、历史家、文学家以及近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进入新时代

     

        北平特别市政府的工作带来了这里的风貌转变。纵观京城此前的百年历史,北平特别市政府是第一个组织完备、分工明确、服务市民与城市发展的现代型政府。可惜好景不长,“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军占领,并划为傀儡政权“华北临时政府”的“首都”,复称北京,满是屈辱。

     

        日伪时期的北京市长叫江朝宗,这位军阀出身的官场“老油条”和北京城颇有渊源,早在北洋时期就以步军统领身份执掌京城治安大权,后人评此人有个“三定京师”的说法——前两次是在北洋纷争中给袁世凯和张勋善后,第三次就是替日军管理沦陷时期的北京。日本人的计划中,对北京的城市定位是政治和军事中心。但在1941年制定的《北京都市计划大纲》中,也有利用旧城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将北京塑造为“特殊之观光都市”的计划。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北平,重组北平市政府,依旧在中南海西北角办公。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由中共华北人民政府下属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改称北京市人民政府。随着北京被确立为共和国首都,中南海成为中央办公地。北京市政府先是迁到了西长安街1号,后来又迁至宣武门外新建的市府大楼,搬入广为人知的正义路2号院已是1953年的事了。彼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朝气蓬勃的北京城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北京晚报》1.23 李楚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