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运时。如今,铁路已遍布全世界,无数高速列车不分昼夜奔驰,将思乡的人们运送回家。曾经冒烟的蒸汽火车早已完成了使命,进了博物馆;内燃机车也淡出了曾经辉煌过的舞台,甚至动车、磁悬浮列车也不再新鲜。现在,当你乘坐在高速、安静的车厢内,是否还记得过去旅程中那些“咣当咣当”的声音……
早期火车刹车靠人工
18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为传统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带来了曙光。但起初,铁路并不是为火车而是为马车铺设的,在欧洲各国的矿区,人们已经发现用马牵引着木轮矿车行驶在窄轨的木轨上要比在泥土路面上跑得快,而且更加高效。
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了蒸汽动力,但安全尚无保证,经常会出现翻车事故,因此行走在铁路上的车大部分仍是用马牵引的,更像是“有轨马车”。一匹马拉着3吨重的货车,以6公里的时速运行,这种运力极其有限。
1823年,英国工程师乔治·史蒂芬森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的公众铁路——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虽然只有40千米,但三年时间花掉了6万英镑的短期贷款。这条轨道,在达灵顿西面采用了石头枕轨,东面用橡树枕木。史蒂芬森曾力图全部用石头,但因采石场距离东部太远,运输费太贵而作罢。
1825年9月27日,是斯托克顿至达灵顿铁路开通的日子。经过多方游说,英国官方同意史蒂芬森在这段40千米的商业铁路上作长距离的试车运行。一大早,铁路沿线就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蒸汽机车“旅行者号”由史蒂芬森和哥哥詹姆士驾驶,火车头后面挂着6节装面粉的车厢,接着是20节挤满600多名乘客的客车车厢,最后还有6节载煤车厢。这32节车厢载重90多吨,像一条长龙横亘在铁路线上。
在欢庆的乐鼓声中,人类第一列火车——“旅行者号”试运行圆满成功,从此开创了陆上交通运输的新时代。
受到技术水平限制,当时的火车别说能保证正点运行,就连交通工具不可或缺的制动装置,在早期都是零配置。遇到紧急情况无法刹车,火车到站不能停到该停的位置。当需要刹车时,完全依赖“手动”,即司机将锅炉熄火,使火车依照惯性滑行减速,然后在车上吹响哨声,男乘客跳下仍在移动的列车,齐心合力将车拉停。不久后,一种装在机车轮子上的手动式机械制动闸发明出来,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时,司机必须用手扳动闸把,闸瓦慢慢压到轮子上,虽然操作起来麻烦,效果也不好,但总算不用全员出马。
“冒烟”成为火车的历史
虽然德国并没有和英国同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但其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6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首先制成了一种燃烧煤气的新型发动机。此前,人们使用的蒸汽机是在气缸外面的锅炉里燃烧燃料,但这个发动机却可让燃气在气缸内燃烧,再利用气体的压力推动活塞,从而产生带动机器的力量,因此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内燃机”。1894年,德国人鲁道夫·迪塞尔发明了燃油内燃机,这能产生更大的能量,德国人将燃油内燃机安装到火车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车,火车终于可以不再烧火,而且速度更快,更清洁。内燃机车一出现,就成为火车家族中最受欢迎的成员,并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直至今天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电力机车虽然早于内燃机车被发明,但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大规模普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被人们发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现在最主要的机车之一。1979年,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在德国柏林设计建成,大大提高了火车的运行速度,电气化铁路宣告了现代化铁路运势的时代来临。
火车在我国起步有点晚,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些年发展迅速。1865年,英国人将蒸汽火车带进中国,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了长500米的第一条铁路,但这个怪物把当地居民吓坏了,清政府很快下令拆除。1876年,上海至吴淞镇两地之间建成吴淞铁路,首次实现营运。直至1880年,清政府才接受了这个能在铁路上飞驰的“钢铁怪物”,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线,国内最古老的机车是从英国进口、现存于中国铁道博物馆、曾于这条铁路上运行的“0”号机车。
火车上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长途旅行中,人们上厕所时产生的排泄物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路基上。虽然列车高速行驶的时候,排泄物会瓦解,但因为铁路线上行车密度较大,久而久之,还是会对铁路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影响铁路工人的工作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火车上的厕所一般都运用真空集便器。污物不用再直接排放到轨道上,而是通过真空吸力,将粪便和气息抽吸进车厢底部的“粪箱”中暂时存放,等火车进入车库后再由卸污系统抽送运走做无害化处置。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乘客不用再因为在车站内不能使用厕所而烦恼了。
(《北京日报》1.25 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