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之争”与夏人的东迁
金荣权在2019年第1期《中原文化研究》上说,从夏人的祖先鲧开始,包括夏王朝整个朝代,夏人与东方各部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说时代,鲧曾为治水的英雄,后来因为治水失败而东迁到东夷居住区,这是夏人的势力最早东进的一支;夏代初年“后羿代夏”的夷夏之争过程中,夏人或为避难或为联合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又一次向东转移;夏王朝中后期,又不断地征伐东夷之族,并向淮河流域拓展。因为夷夏之争和中原文化的东渐,不仅使东夷势力退缩至原来的核心居住区,同时也使夏代和商代早期的东夷文化的代表文化岳石文化发生衰落。夏人势力的东扩、南侵及其与东夷和淮河流域土著的斗争,不仅使夏王朝历史的走向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为夷夏融合提供了契机。
宋玉的赋篇创制是赋体的源头
汤洪在2019年第1期《社会科学研究》上说,赋体起源说法众多,有主张汉赋源于《诗经》、荀子《赋篇》《楚辞》,也有主张汉赋多源说以求全面折中之论的。从三个层面可以探寻“赋”义的历史演变:一,从文字学考察“赋”的涵义是探寻赋体渊源的前提;二,认识辞、赋不同本质是探讨赋体源流的基础;三,还原文本是探索赋体渊源的关键。宋玉在屈辞之外的赋篇创制实为汉赋最为直接的文体源头,《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设主客问答的文学手法正为汉赋承袭的风神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