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29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29日   06 版)

        “夷夏之争”与夏人的东迁

     

        金荣权在2019年第1期《中原文化研究》上说,从夏人的祖先鲧开始,包括夏王朝整个朝代,夏人与东方各部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传说时代,鲧曾为治水的英雄,后来因为治水失败而东迁到东夷居住区,这是夏人的势力最早东进的一支;夏代初年“后羿代夏”的夷夏之争过程中,夏人或为避难或为联合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又一次向东转移;夏王朝中后期,又不断地征伐东夷之族,并向淮河流域拓展。因为夷夏之争和中原文化的东渐,不仅使东夷势力退缩至原来的核心居住区,同时也使夏代和商代早期的东夷文化的代表文化岳石文化发生衰落。夏人势力的东扩、南侵及其与东夷和淮河流域土著的斗争,不仅使夏王朝历史的走向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为夷夏融合提供了契机。

     

        宋玉的赋篇创制是赋体的源头

     

        汤洪在2019年第1期《社会科学研究》上说,赋体起源说法众多,有主张汉赋源于《诗经》、荀子《赋篇》《楚辞》,也有主张汉赋多源说以求全面折中之论的。从三个层面可以探寻“赋”义的历史演变:一,从文字学考察“赋”的涵义是探寻赋体渊源的前提;二,认识辞、赋不同本质是探讨赋体源流的基础;三,还原文本是探索赋体渊源的关键。宋玉在屈辞之外的赋篇创制实为汉赋最为直接的文体源头,《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设主客问答的文学手法正为汉赋承袭的风神骨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